近代中国与西方

近代中国与西方

ID:42849083

大小:231.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9-24

近代中国与西方_第1页
近代中国与西方_第2页
近代中国与西方_第3页
近代中国与西方_第4页
近代中国与西方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与西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近代中國與西方一、十九世紀的中國太平天國的動亂二、第二次鴉片戰爭三、西方衝突下的中國反應四、近代基督教的傳入中國五、不平等條約的內涵六、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盛期七、近代中國對西方認識的階段反應1西方衝擊下中國的反應一、早期自守的西化二、現代化的理論依據三、早期現代化的具體建設四、早期現代化對中國的影響五、早期工業化的困難2一、早期自守的西化中國社會組織宏大而穩固,不可能迅速轉入西方式社會組織,現代化進程自然顯得緩慢。中國社會具有“惰性”,長久以來習慣於儒家的生活方式。促成早期西化乃是因: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的刺激。太平天國起事。漢族對文化存續的憂慮。3二、現代化的理論依據

2、—著重儒家政權的復興認為外患內亂,使中國以儒家文化為主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意識形態受到衝擊。早期現代化目的是藉重西方力量—船堅砲利,來重振中國社會結構,以使儒家文化復興。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理念從事現代化:強調“經世致用”,並恢復儒家的“禮”,以鞏固領導中心。政策不只是以提高產量、增加收入,而是崇尚節儉,合理使用固定資源與賦稅,以達到靜態和諧,而非社會發展。4三、早期現代化的具體建設設置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與外國往來:為維護中國尊嚴,將其定位為暫時性。為表示中國政治結構未變,將其位置設於正統機構之外,以見其與正統機構有別。為保障皇帝的尊嚴,總理衙門只負責北京的對

3、外關係。沿海各省份的外交則由南北洋兩名欽差大臣處理,並以總督兼任之,直接受命於皇帝。為表示其地位的重要性,不得不由軍機大臣兼任總理衙門大臣。5設立海關總稅務司以監督海關事務。設置同文館等機構以推行外國語文學習,加強對西方的認識,並進一步推展科學教育以提升中國科技水平。建設軍事工業。6四、早期現代化對中國的影響使中國開始走向國際社會派退休的美國公使蒲安臣(AsonBurlingame)為首席特使,出使西方各國。此後中國開始正式派駐外大臣,1875年正式派遣駐英、美公使。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與變化海關總稅務司設置,確保了財源,防止了走私和貪污。航海標誌設置使航運更加安全,

4、港口管理更加完善。條約港口逐漸發展成現代化城巿,也將中國帶進世界經濟中。7貿易量的增加此為見仁見智的問題,有的人認為帶給中國繁榮,有的人則認為外國產品的輸入制約中國民族工業的成長。企業家、銀行家及買辦經紀人的興起,帶動了東西文化的交流,也促進了中國商業的現代化。8五、早期工業化的困難統治階層軟弱無能財政收支無法現代化,無法實施預算、統計以及中央的計畫與控制。愚昧官僚階級的反對。清政府的目的是在維護其政權的存續,現代化是實踐政治目的的手段。9李鴻章治下的工業發展李鴻章在致力工業化時努力尋求地方權力與清政府間小心謹慎的平衡。李鴻章的權力基礎乃是基於:淮軍,官僚體系中年輕

5、提督、官僚及技術人員,掌握了當地財政。博取“官督商辦”的組織形式,即由商人經營、官僚控制。保存著傳統鹽利專賣的形式,為貪污、謀取私利提供了方便之門,要求利益均分也制約了企業的冒險精神。10近代基督教的傳入中國一、荷蘭據台二、清朝開放廣州三、鴉片戰爭四、西方宗教與中國的衝突五、中西宗教觀念的融和11一、荷蘭據台荷蘭據台時,新教傳入台灣,並以創新港語方式,將平埔族、西拉雅族語以拉丁拼音方式傳聖經。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基督教終止。12二、清朝開放廣州清朝於收復台灣後,開放五港口: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及上海,嗣因國防因素,僅留廣州為對外貿易唯一港口,並嚴格限制洋人活動範圍,

6、此際傳教士多以公司商務的名義在中國傳教,其中最著名者如下:131807年倫敦教會派馬禮遜到中國,因受限無法傳教,只到麻六甲向華僑傳教。1823年翻譯出版第一部華文聖經,並編纂第一本《英華字典》。在麻六甲設立英華書院,培植了一批最早的華人傳教士,如蔡亞高、梁發等,並成立《越恒河布道團》。141832年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在廣州創立《中國叢報》(又名《中國文庫》),為中國最早的英文報紙。1833年衛三畏來華專門管理報紙印刷事務。1835年巴駕在中國設立最早的西醫院—“博濟眼科醫院”,為中國百姓免費治病。布朗夫婦在澳門首創《馬禮遜學報》。其他尚有普魯士傳教士郭實獵受荷蘭教會派

7、遣,無視中國禁令,沿海岸偷航傳教。15三、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期間,上述的外國傳教士中有許多為其國家服務,如郭實獵參與中英《南京條約》,裨治文和巴駕參與中美《望廈條約》。鴉片戰後中國開放五口,傳教士隨即進入,有的違約私自闖入中國禁地。其後由於中國戰敗訂立的不平等條約,使他們得以進入內地合法傳教。16四、西方宗教與中國的衝突觀念的衝突中國皇帝為天子,任何宗教必須經過皇帝的認可,未經認可者均為邪教。中國相信天地君親師,而基督教重平等。中國為多神教,而西方的一神教產生排斥。中國知識份子重現實,不具天堂與地獄的觀念,即使對佛教也大多相信襌宗,以及對大傳統與小傳統的認識。西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