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VrayforSketchUp环境下的线性工作流

论VrayforSketchUp环境下的线性工作流

ID:42851045

大小:344.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论VrayforSketchUp环境下的线性工作流_第1页
论VrayforSketchUp环境下的线性工作流_第2页
论VrayforSketchUp环境下的线性工作流_第3页
论VrayforSketchUp环境下的线性工作流_第4页
论VrayforSketchUp环境下的线性工作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VrayforSketchUp环境下的线性工作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同学,你之前的渲染是错误的论VrayforSketchllp环境卜的线性工作流文/韩世麟不管你是不是被这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开了这篇帖子,我希望你能够耐心的把这些或许有(fei)点(chang)枯(wu)燥(liao)的东西看完,消化,并且在读懂之后意识到,这篇文章确实不是标题党。事先要澄清的是,渲染确实有错误,但错不在你,也不在我,而在于软件设计过程中有些关键性的问题被忽视了,造成了系统性的计算错误。引言为了引入这个话题,首先谈谈这些大家可能遇到过的问题:如果你接触过VrayforSket

2、chUp这个软件,并且尝试使用它渲染室内(如博物馆设计中只开了很小窗口的展厅),半室内(灰空间),或是夜景的话,你很可能遇到如下的困惑:渲室内图时总会觉得过暗,或者渲夜景人工加的灯光很容易就过曝。你是不是有同感呢?如果是,这篇文章将会解答你的疑惑。实际上,以上两个情形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渲染时人工加入的光源(点光源,面光源,IES,或者相对面积较小的开窗洞口①等等),总是给人非常不给力的感觉,即使倍增值调的很高,屋里也亮不起来,倍增值增加到极高,好不容易把周边环境照亮了,光源附近却一定会明显过曝,完全有违真实生

3、活中灯光或者自然光的表现。图1:情景一,按正常思路打光,室内场景总会很暗。上图使用了Vray自带的阳光系统,即使阳光照进室内,屋内仍然很暗,明显曝光不足。图2:情景二,灯光很不真实,屋里还没亮起来,灯光周边已经过曝了。建立简单的暗室场景,墙体是50%的灰色,使用最基本的Vray矩形灯光,可以看到整个房间的曝光度还略显昏暗,显然需要增加光源亮度,但是灯光周围已经过曝得不成样子,让人不敢继续向上增加灯光的倍增值。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大面积的一盏灯,已经足够把整个房间照的亮亮堂堂了②一'为什么会这样?如何解决?首先就

4、事论事地说一下浮于表面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对于第一幅室内图,室内明显曝光不足,此时我们直觉反肿的解决方法是:Z增大光圈,减慢快门速度,使室内整体曝光达到可接受的正常亮度。(使用该方法,整体亮度虽然上去了,但是窗口高光区会过曝。)2・增大室外环境光阳光系统的倍增值。(使用该方法,即使窗口过曝得一塌糊涂,室内总亮度仍然提升不大。)3・前期处理不管用,那可以试试后期方法,将过暗的图纸拖入Photoshop,观察一下它的数据分布(图3):c•Ad):a昨az图3:从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到,绝大部分的数据堆在左边,也就是数据

5、集中于暗部,这是典型曝光不足的图片。那么此时无论是使用色阶工具还是曲线工具提亮,在整体亮度提高之余,你会发现,高光区过曝了(图4):图4:使用曲线工具提亮,效果好了很多,但高光区过曝。以上的三个直觉化的处理方法,无论用哪个,高光区都会过曝。但是对Photoshop曲线工具理解比较深的同学会注意到,图4的曲线顶部相当长的一段数据是水平的平台,这就意味着我把原图中接近70%的高光信息全部映射为了白色。0K,难怪会过曝,都怪曲线拉得太粗暴。在这个案例中我只需要增加若干控制点,把曲线比较柔和的由黑提亮到白,就可以比较好

6、的挽救这张图了(图5):图5:在曲线上定了三个控制点(技术好的话两个控制点就够),让全图像素比较柔和的映射为较亮的输出结果。结果很不错,既没有过曝,光线看起来也自然多了。好,本篇教程圆满结束了,谢谢大家。等一下,这一切背后的机制都是为什么?为什么形如图5这样的上拱曲线可以让图面的光线过渡看起来正常?难道我每次渲染室内都要先渲一张极暗的结果然后后期提亮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让我在渲染的时候,直接得到正常光照过渡的结果?关于背后机制的解答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形如图5这样的上拱曲线可以让图面的光线过渡看起来

7、正常?很显然,这个蹩脚的问题是我为了写作方便而故意设问的。对于初次接触这个问题的读者来说,通常只能感性的描述为:啊,图变亮了。但是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是,在经过图5这样的上拱曲线的映射之后,光线的衰减速度,趋于正常了,或者更精确地说,是在屏幕设备上显示的光线衰减速度,看起来接近我们对平时的生活印象了。晕,这是什么意思?为了解释这些问题,首先要谈的是人眼对生活中光线的感知习惯:相对的来说,人眼对暗部的光线变化敏感,对亮部的光线变化不敏感。这很好理解,如果不给人物理测量工具,只让人凭感觉判断事物的属性的话,人往往要靠事

8、物之间的相互比较来感知。而等量的变化,永远是在小尺度上要容易察觉,大尺度上不容易察觉。举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十厘米的长度差距,人眼去目测的话,两个人的身高差十厘米很容易看岀来,两棵树高度差十厘米就看不出来,两座山高度差十厘米就不可能看岀来。类比到光强度来说,两个灯泡,同样是差20W的功率,30W和50W的亮度天差地别,180W和200W差距就没那么明显,1000W和1020W很可能看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