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保护论文

农业环境保护论文

ID:42854029

大小:44.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农业环境保护论文_第1页
农业环境保护论文_第2页
农业环境保护论文_第3页
农业环境保护论文_第4页
农业环境保护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环境保护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延边大学《农业环境保护》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植被破坏及其应对方法学生专业2011级经济中外学生姓名(学号)尺旭2114034808授课教师梁运江博士副教授完成时间植被破坏及其应对方法摘要:植被:植被就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它是一个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或地球科学的名词。植被可以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被分类,譬如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岛植被等。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南量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而近年來,植被破坏却非常严重,人们大量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一般所称的植被破坏

2、,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因索直接或间接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植被的破坏或危害国民健丿隶及生活环境。关键词:植被破坏前景环境1•植被植被及其分布规律分布规律气候条件,主耍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是决定许多植被型成带状分布的根本因素。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耍来源。市于它提供给地球的热量从南至北的有规律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带,因而植被也成带状从南至北依次更替。这种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的植被分布,称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同吋,在陆地同一纬度的不同地点,各

3、地的水分条件,rtr丁•与海洋的距离、大气环流和洋流的性质等差异往往十分明显。植被因水分状况人体按经度方向成带状的依次更替,即为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它和纬度地带性统称为水平地带性。我国植被的特点我国森林植被rtr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带和寒温带针叶林带。在西北和西南等地区还存在植被的非地带性分布。这些森林植被中,以乔木为主体的群落有14个植被型、25个植被亚型、48个群系组;各植被类型内的气候资源,尤其是水热资源各有自己的

4、特征。多样化的气候资源和繁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树种和树种组多,森林类型多和珍贵经济林木多。分布不均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东北、西南和东南各地森林资源较多,华北、中原和西北各地的森林资源分布少,差异极大。从人均拥有量看,人均面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只有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西藏人均最多,森林面积人均达到2.987公顷,这主耍也是市于人口少所致。人均蓄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71.8立方米的只有西藏自治区,林

5、分蓄积达到人均850.9立方米。2.植被破坏的后果(1)影响美观。没有植被光禿禿的山或废墟显然是没有大自然的亲和力的。(2)生态系统被破坏。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动物、昆虫等的栖息场所。植被破坏后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破坏。(3)水土流失加剧。植被破坏后,降雨对土壤的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一是土壤退化,如草原退化为沙漠;二是带來坏境污染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4)碳汇作用下降。有关资料表明,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树木通

6、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森林的碳汇作用。二氧化碳是林木生长的重耍营养物质。它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在光能作用下转变为糖、氧气和有机物,为生物界提供枝叶、茎根、果实、种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來源。这一转化过程,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反Z,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则变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源。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植被破坏的因素,具体归纳为:(1)无序地乱砍滥伐、过度采挖林草植被资源,造成植被破坏消亡、盲目垦耕、过度放牧

7、,造成水土流失和农田、草地退化。(2)过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土地的干旱沙漠化、盐碱化。(3)滥施农药、乱捕滥猎毒杀有益昆虫和野生动物,使寄生于林草植被的害虫鼠因失去天敌而猖獗危害林草(4)工业交通建设生产助长了植被破坏(5)认识不到位、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管理不力、官僚腐败盛行、纠纷战争、人为火灾等,也是导致植被破坏的重要因素。植被破坏对人类的危害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速度非常缓慢,表现很不显着,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特别是人类破

8、坏了坡地上的植被,加速和扩大了自然I大I素作用所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体物质的移动、流失,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和沙化。二、环境恶化癌症村、重病区……这些恐怖的词汇屡次出现,刺激着我们的神经。究其原因,无不源于植被的破坏,河流的污染,而最终导致的环境恶化。三、自然灾害无情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冻害、雷灾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