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水与对策

农业用水与对策

ID:42854181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农业用水与对策_第1页
农业用水与对策_第2页
农业用水与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业用水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农业用水与对策的调查报告伶水排水工程专曲砰鐵%咎20063734摘要: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几项应对的策略,如改善灌溉工程设施;提倡雨水灌溉及屮水灌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改革农业用水收费模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水资源的优化分配,加强农业水源工程建设,发展引水调水工程。关键字:农业用水;节水农业;中水;雨水;用水效率;引水;调水。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是国家稳定的重要保证。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Z-,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大国。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4%o当前我国灌溉

2、用水利用率只有45%左右,与发达国家70%—80%的利用率相差甚远。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农业用水将面临巨大挑战!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现状首先是水资源分布与农业发展格局不匹配。全国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该地区人I丨占全国的53%,耕地仅占全国的35%。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7%,耕地占全国的65%,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0其次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区域和季节性农业缺水问题严重,由于灌溉农皿不平整,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于大

3、畦漫灌,这样造成每公顷一次的灌水量过大,也造成水的浪费。据调查,我国地表水灌区每公顷灌水量1200—1500立方,最高达2258立方,地卜.水灌区达900—1050立方,高出适宜灌水量的1—2倍。我国南方水稻灌区,由于长期采用深灌、串灌、串排,不但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而口使大量水、肥流失。我国对雨水及污水的利用较少,特别是污水,我们实习所去的济南市污水处理厂,其污水经处理后大部分没冇实现污水的回收利用,而直接排入小清河。地卜水超采引起严重的农田生态与环境问题,井灌区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引起地而沉降

4、、地而裂缝和地而塌陷。述有灌溉工程老化,我国大多数灌溉工程都是在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由于先天不足和t期缺乏维修、更新改造资金,经过四五十年的运行,普便老化失修严重。黃、淮、海、滦、辽五大河流域,仅1989年一年,曲于灌溉工程老化,设施损坏严重就减少了灌溉面积8.8万hm2,机井报废减少灌溉面积23.4万hm2.我国农业用水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也存在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灌区经营思想陈旧,各种制度不完善,更不适应经济变革的需求。各级水行政管理机构存在职责模糊、多头抬水、体制不顺、

5、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我国水资源冇限,在我国水资源状况不允许农业用水量的大幅增加的状况下,节水灌溉无疑是解决用水孑盾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一、改善灌溉工程设施,是捉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渠道是我省农田灌溉主要输水方式,大多数为土渠。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大,约占引水量的50%—60%,是灌溉水损失的重要方面。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这部分损失,渠道采用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进行防渗处理,既减少水的渗漏损失,又加快了输水速度,提高了灌溉效率!Rnij我们常用的防渗方法有①砌右防渗:具有较好的防渗效呆,可就地

6、取材,常用的石料有条石和卵石;②混凝土防渗:是目前我国实用最广泛的一种渠道防渗措施,可分为现场浇注和预制装配两种,防渗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特别是使用混凝土U形渠槽防渗还可以提高渠道流速和输沙能力!其次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是一种主要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这项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近年来在一些口流灌区和扬水灌区进行了尝试。渠灌区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目前多从支、斗渠取水。支、斗渠高程满足自流灌溉要求时,将灌溉水直接引入管道输送到山间。当支、斗渠高程不满足自流灌溉要求时,将水引入进水池采用水泵提水进入管道。冃前我

7、国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形式有①水泥预制管输水灌溉:常用的冇钢筋混凝土管和素混凝土管,管径冇200、300、400、600等规格;②塑料管输水灌溉:常用的有PVC管。据统计,管道输水一般比土渠输水节水30%〜50%,输水利用系数平均在0.95以上,与土渠相比,平均亩次毛灌水量减少30—40m3,减少渠道占地相当于耕地的1%,减少提水能耗30-40%。管道输水灌溉是解决丘陵坡地输水灌溉的有效方式。第二,发展雨水灌溉及屮水灌溉雨水利用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式,随着干旱加剧、水资源短缺,人们已重

8、新注意雨水这一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及高效利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的贫水区,至今尚冇6.2亿亩耕地因水资源短缺而无法灌溉,占该地区农业耕地面积的60%。特别是曲北黄土地区,面积62.62万km2,区内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757亿m3,为当前区内年用水量的9・2倍。但由于降水时间分布不均,降水期常与作物主理需水期错位,降水利用率很低,约为降水量的30%〜40%,降水生产效率仅为每亩每毫米0.2〜0.4k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