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与《早春图》

郭熙与《早春图》

ID:42854664

大小:11.92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9-24

郭熙与《早春图》_第1页
郭熙与《早春图》_第2页
郭熙与《早春图》_第3页
郭熙与《早春图》_第4页
郭熙与《早春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熙与《早春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郭熙与《早春图》时东月美学三班壹贰叁作品简介与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比较肆总结作品欣赏作品简介【名称】早春图轴【作者】郭熙【类别】绢本设色【尺寸】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年代】北宋【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简介】郭熙(1023—约1085),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以东)人。郭熙现存的作品有《早春图》、《幽谷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溪山秋霁图》等。郭熙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画家,还在绘画理论方面有一定的贡献。其子郭思根据他的绘画理论所整理的《林泉高致》一书,是我国画论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探讨山水画创作的专门论著。书中全面总结了

2、以往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包含了郭熙的主要绘画思想和经验总结,代表了当时山水画理论的最高水平,对当今的绘画创作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主题明确而富有季节感,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深山景象。构图上采用“十字”形章法,近景之窠石古木,中景之巨岩丛柯,远景之主峰云岗,皆置于正中的纵轴线上,两腰部有曲涧栈道、茅亭层阁,从总体上构成上高、中平、下深“三远”兼备的壮巍气局。峰恋秀挺,烟霭浮腾;林木舒发,交柯乱蔓;溪流淙淙,潭水澄静;渔夫樵子,旅客游人,个个意态欣然。全部荡漾着清新的气息,饱含着活泼的生机,洋溢着喜悦的情绪。大清乾隆皇帝御题诗点出了画中的那种大气流动的感觉,而这种清润浑厚之气与

3、郭熙的心境应有相通。作者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所以称为「卷云皴」。画中山石以抑扬顿挫、粗细有变十七的墨笔勾勒,皴法多用“舌坛皴”,挥洒恣意,具有干湿浓淡的效果;有的石头形状奇特像鬼脸,而远山又“多正面,折落有势”。树木枝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爪枝」,是承袭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郭熙的蟹爪多在弯曲干上,出枝矫健,在早春图中,树枝的大弧线有力的表现了纵深感,并且让墨色很好的溶入早晨的薄雾的朦胧氛围中。树干用笔灵活,树多虫枝,枝条上多有像鹰爪、蟹爪之类的小枝。整幅画用笔劲健、精练,笔法生动多

4、变,用墨清润秀雅,气格幽静清旷而又浑厚。正如《格古要论》中所说,郭熙所作山水“山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松叶攒针,杂叶夹笔、单笔相半,人物以尖笔带点凿,绝佳”。指出了郭熙山水画独特的技法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郭熙长于作大幅,善于表现高远、深远、平远空间和四时朝暮的变化,其构图奇变、画面内容之丰富的特点,在此幅画中尤可得见。《早春图》细微处有呼应,大开合处相顾盼,气势浑成,情趣盎然,为观者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该画有着明确的纪年,画面左侧题有:“早春,壬子年郭熙画。”下有“郭熙笔”长方朱文印—方。钤盖作者印章,这在北宋的画中是很少见

5、的。画作右上有乾隆皇帝御题诗:“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藉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卷云皴:表现古老山脉的

6、圆形山顶的主要方法,能表现出苍劲的感觉。卷云皴是用细密流利、舒卷如云的线条来勾勒山石的轮廓,由于其运笔的轨迹圆转如夏日上升的卷云,因此名为“卷云皴”。斧劈皴: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斧劈皴由唐李思训所创。斧劈皴是用毛笔的侧锋以斜角擦出,适合描绘质感坚硬而多棱角的山石、峭壁或陡坡,因为山石的块面仿佛遭利斧砍凿而成,所以叫做“斧劈皴”。依其笔势变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小斧劈皴”与“大斧劈皴”。披麻皴: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笔划直长从上而下,如散麻下披,后人因其形似故名。用中锋笔,圆而无圭角,弯曲如同画兰草,一气到

7、底,线条遒劲,不可排列须有参差松紧,点法如“一”字或“混点”。宜表现江南土石丘陵等。创自五代董源、巨然、赵孟俯、黄公望等不少画家均以披麻为主。明.陈继儒《论皴法》作“麻皮皴”,工艺绘画亦多用。解索皴:解索皴的线条较披麻皴更长,而且沿著一条中轴线向左右散开,形状就像是逐渐松解开来的绳索,以此得名。雨点皴:表现被烟雾所笼罩的山岳的主要方法。雨点皴是由许多细密且垂直有力的短线条快速点划而成,看起来就像是骤雨打在泥墙上的痕迹,适合表现中国北方黄土高原经过长年风雨侵蚀后,满布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