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表现手法归纳

高考语文诗歌表现手法归纳

ID:42861815

大小:204.5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24

高考语文诗歌表现手法归纳_第1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现手法归纳_第2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现手法归纳_第3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现手法归纳_第4页
高考语文诗歌表现手法归纳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表现手法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赏析专题(二)作品的表现手法常说诗歌的表现方法指的是:一、白描六、对比二、象征七、抑扬三、衬托八、动静结合四、烘托九、正侧结合五、渲染十、虚实结合一、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一:北朝民歌《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部分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

2、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比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二、象征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三、衬托例一:《绝句》杜甫江碧鸟

3、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反衬:全诗最主要的技巧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2、正衬: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例二:《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的美好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梦境

4、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的无奈。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恨”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将两个事物作对比,用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四、烘托例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动)衬静。例二:“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

5、月白”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五、渲染例一:《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所以此诗用色彩来渲染愉快的情感。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

6、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六、对比例一:《燕歌行》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例二:《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把要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七、抑扬例一:《闺怨》王昌

7、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动静结合,既可以以动衬静,也可以以静写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八、动静结合例一:《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

8、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其它的例子:李白的《望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