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材结构把握分析层次

分析教材结构把握分析层次

ID:42865211

大小:16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分析教材结构把握分析层次_第1页
分析教材结构把握分析层次_第2页
分析教材结构把握分析层次_第3页
分析教材结构把握分析层次_第4页
分析教材结构把握分析层次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教材结构把握分析层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教材结构把握分析层次耿志琴摘要:基于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化学1》教材的知识体系与以往教材不同,各相关知识点的要求也冇所下降,内容的编排思路更冇较大的变化。课堂教学能否取得一定的效杲,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关键词:教材分析、教材结构、分析层次、《化学1》教材传统“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教材观下,•般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的浓缩和再现,认为教材就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教材的价值在丁“规范”和“控制”教学。而新课程改革对教材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教材逐渐由传统的“规范”和“控制”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即

2、服务于教和学。新教材力图体现教材的这一功能转变,强调教材的“范例性”,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化学教材不仅反映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为教学提供范例或脚本,而且提示适当的学习策略或学习技能,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引。在教材的各活动、栏目中孕育着种种变化的可能。教师只有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找到教材与课堂的最佳接口,才能使教材以其开放、弹性的姿态,迎接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

3、求,释放其应有的张力。曲于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教学风格和价值观,因此,对同一教材的解释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教师对教材的主观判断和评价有吋未必正确、全而。要对教材所蕴含的编写理念进行合理解读和演绎,必须以分析教材的结构所得到的信息作为基础。那么,该如何分析教材呢?一、分析教材的结构对教材的浅层分析是回答教材“有什么”,而要析出学科思想则耍回答“这意味着什么”或者“为什么这样”。事实上,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组织,抑或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或隐或显的体现着化学的学科思想和方法。对教材进行分析不仅是为了

4、了解教材本身呈现的信息,而且要发掘教材表而信息下的编者意欲传递的学科思想和方法,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木质。为了获取教材的这些深层信息,教师必须走进教材,冋溯教材编者经丿力的路程,从教材那些直观的、具体的信息出发,逐步将这种信息概念化、理性化,推断其小蕴涵的学科思想和方法,以更好的认识教材、利用教材。这分析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材是一个追求内在连贯、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各教学材料的简单组合。因此,教师只有在统摄全书的前提下,以整体化、多元化的视角分析教材的深层结构,才有可能获得对教材的全面认识。以江苏教育出版社

5、的《化学1》教材为例,《化学1》的四个专题都涉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问题,其教学要求和目的显然不同,教材编者是希頊学生出浅入深逐步掌握元索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一)专题1:初步认识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专题1第一单元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随着物质种类的增多,为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物质,化学家将一些在外观、性能等方面和似的物质归为一类,提出了分类研究的思想。但对化学家而言,分类并不是最终冃的,而是要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转化,将廉价的原料制成昂贵的产品,将用途不大的物质转化成广泛需要的物质。专题1对初中化学

6、所学的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类反应的知识进行了回顾与整理,进一步明确物质Z间的传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以初中所学的置换反应中元索化合价变化的事实为例,教材首次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图1)。物质的分类一►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及条件图1专题1:基于物质多样性的物质分类、转化关系由图1可知,在专题1中借助物质的多样性将物质的分类、转化、反应类型、存在形态等一系列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二)专题2:初步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在专题2的学习屮,学生于高屮阶段首次接触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材以

7、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澡、碘和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研究了这些物质的制备、性质和应用。例如,教材从氯化钠出发,通过化学反应制得了氯气、钠单质以及相关的一些新物质(图2),研究这些物质的制备、性质及其应用,初步形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系统。图2专题2:氯、钠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系统教材利用海水这一“屮介”,将活泼金屈与活泼非金屈放在同一个专题屮讨论。金属与非金屈的性质是相对的,研究的方法也不相同,但两者学习又有着相互关联的思维过程(如氯气的强氧化性和钠的强还原性)。教材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一个方向转到相反方向去思考化

8、学问题,使学生对元索性质的认识更全面,思路更开阔,有利于学生体会研究不同物质时思维方法的差异。钠、镁两种元索的来源相同(NaCl>MgCb都是海水的主耍成分),单质制取的方式相似(电解熔融的NaCl、MgCl2),因而专题2将钠、镁及其化合物合于同一个单元内讨论。在分析两者共性的基础上,专题2还分别研究了两种金屈的特性(如生成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