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士不遇”文化现象

浅谈“士不遇”文化现象

ID:42870298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2

浅谈“士不遇”文化现象_第1页
浅谈“士不遇”文化现象_第2页
浅谈“士不遇”文化现象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士不遇”文化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士不遇”文化现象纵观古代文学历史,士人们仿佛总是在“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中度过一生。他们或满腹经世之才,或才高八斗,却由于种种原因仕途不顺、报国无门,被命运无情的戏弄,最后落得饱受排挤、客死异乡、壮志难酬的结局。对于怀才不遇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从屈原的“乱世遭忌”、贾谊的“盛世被贬”中,不难看出“人和”是最为重要的条件。从士人的角度来说,“小人”的出现其实就是政权统治中黑暗面的显现,因为统治阶级内部体系存在漏洞,“小人”有了可乘之机,他们投帝王之所好,赢得君主的信任赏识,并在统治阶

2、级内部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以掌控国家政权,不顾国家社稷的安危,铲除异己为自身谋取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士人成为被排挤的对象,任凭“小人横行”,感叹“士之不遇”。其次,科举之路艰难,读书人的“只读圣贤书”之心也为他们的“不遇”埋下了无奈的伏笔,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的颠狂,便道出了这一追求的苦辛。长期的文化授淫,造就了儒士恃才傲物的心态,于是,即便未入公门,也不屑于与农商为伍,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便是这一心态的表征。他们大多看不起那些凭借家里的庇荫走上天子堂的“官二代”;但事实上又确实是这些世代为

3、官的望族把持左右着朝堂,士人“恃才傲物”的心态往往只能导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结果。而面对仕途坎坷沉浮,士人们有着许多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最早被记载的怀才不遇之人是楚大夫屈原。他一生心系楚国,然而因为得罪了小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三次流放一步一步远离故土,流亡途中留下许多不朽名篇,抒发自己对楚国深切的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曾经被放逐,途中偶遇一位渔父,在渔父看来,世道清廉,可以做官;世道污浊,可以世间沉浮,为人处世不必太过清高。屈原坚持宁可投江而死,

4、也不能使世俗之尘埃蒙蔽清白之身。最终,白起率军破楚,失望愤懑的屈原投江而死,为文学史上“士不遇”诗歌奠定了自哀的主基调。与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必死之志不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逸”派在后世兴起。《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随即陶渊明解印绶去职。”后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发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相违,他不愿意同流合污,于是毅然选择辞官归隐田园。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

5、价值的人是南朝的萧统。宋朝,经过苏轼与朱熹两位当代名流的推崇,这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而太史公司马迁,则与其他人皆为不同。汉武帝时已官至太史令的他,在面对李陵投降匈奴之事时,坚持秉承“客观”的写史原则,迁怒于汉武帝,身陷囹圄,甚至遭受“腐刑”,虽身陷囹圄,他仍坚持活下去,完成亡父心愿,著成《史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忍辱负重,这才有了后世名垂千古的《太史公记》。《报任安书》中有这样一段: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

6、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可见不管是太史公司马迁本人,还是他所记载的历史名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固发奋著书以成其名。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化悲痛为力量,成就不朽名篇。综上所述,在文学史上背负盛名的士人,往往都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对士人本身是极其痛苦的摧残,实质上,从长远来看,反而使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可以说是成就了他们。这种失望促使他们在其作品中发泄情感;而

7、其作品往往愤世嫉俗、贴近现实、情真意切,引发共鸣,因而带来了更高的文学价值。参考文献1•周嘉惠•“怀才不遇”析,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1(1)・2•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03•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