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

浅谈中学语文

ID:42874996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中学语文_第1页
浅谈中学语文_第2页
浅谈中学语文_第3页
浅谈中学语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语文浅谈中学语文金志婷(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中学536000)【摘要】应试教育仍有一定市场,新课改任重而道远。应彻底摒弄传统教法,贯彻新课改理念,大力弘扬创新教育,构建新型的师牛关系,改变传统的评价观,根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牛的语文素养。【关键词】张扬个性;知识目标;更新教学手段;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59-02当下,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不断深入,但仍有一些教育工作者“表面上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实际上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片面

2、追求升学率。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害怕自己传授知识不够全面、没有深度,从而造成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大量采用条分缕析的传统方法,做练习、讲练习几乎成了一些教师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学也因此丧失了人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导致学牛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应有的提高。笔者认为,要想全面提升学牛语文素质,提高课堂效益,冲破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的瓶颈,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必须大力弘扬创新教育。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人们常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以教授课木为主,并且仅限于课木。要求学生“一心只读圣贤

3、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在解读课文时,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牵着学生鼻子走,控制着学生思维,课堂上学牛很少有提问和发言的机会,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更不敢发表与老师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有时明知是正确答案,也不敢举手答问,总是怀疑自己,缺乏自信。学生的思维也难以活跃,“听、说、读、写”的基木能力难以得到锻炼。传统教学模式僵化和禁锢了学牛的个性发展。夸美纽斯认为:“人生来就有了智慧、才能和德性的种子。”英国著名教育家夏洛特·梅森在《家庭教育全书》中写道:“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孩子,我

4、们总是低估他们,用《圣经》上的话说,我们总是故意'轻视'他们。”可见,我们的教师对学生了解得并不多,并不深,总认为学生什么也做不来,自然学生的一切就该由教师包办了,因此,教师的一些行为总束缚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细心照料”非但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吋其至于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才能。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便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人,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总有自己独自的思想;人,总希望得到别人尊重、赞美、理解,总希望有成

5、就;我们不愿在做事时别人来束手束脚,我们不愿用别人的思想来代替自己的思想,我们不愿别人来批评侮骂;我们有是非好恶感,我们有悲喜情,我们有求知欲表现欲等等这一切,学生都是有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应该去包办替代学生,不应去限制学生,不应去惩罚侮骂学生……只有这样,教学中的一切新举措、新观念,才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教学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

6、、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

7、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吋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

8、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