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巴文的传承困境及其对策

浅析东巴文的传承困境及其对策

ID:42875633

大小: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浅析东巴文的传承困境及其对策_第1页
浅析东巴文的传承困境及其对策_第2页
浅析东巴文的传承困境及其对策_第3页
浅析东巴文的传承困境及其对策_第4页
浅析东巴文的传承困境及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东巴文的传承困境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东巴文的传承困境及其对策摘要:东巴文是纳西族独冇的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极具传承价值。但是,东巴文的书写较为复杂,标准与规范并不明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而且山于历史的原因,东巴文化的传承一度陷入停滞,目前出现缺乏可以全面把握东巴文化的老师,单一教授东巴文的书写会使得文化失去原有的生命力。通过政府、学校、学者和东巴们等多方合作,才能够实现东巴文不断传承与发展的目标。关键词:东巴文东巴文化传承困境对策东巴文,“纳西语称'司究鲁究',直译为'木迹石迹‘”。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也称为“纳西象形文字”,被认为是目前世

2、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由于东巴文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一、东巴文的传承困境丽江当地汉语普及程度较高,纳西族学习汉语、汉字的积极性甚至超过了学习本族文字;而且东巴文是象形文字,与书写汉字相比,相对来说更为复杂,难以掌握。另外,纳酋族东巴文化在学校传承出现严重缺乏师资的问题,导致东巴文及其他东巴文化传承陷入尴尬境地。1、东巴文传承的社会环境发生改变东巴文历史悠久,对纳西族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东巴文的传承遇到了阻碍。由于学校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汉语,而且社会对汉语、汉字的使用更广,几乎人人都会读、写汉字,但除了老东巴和一些纳西

3、族学者以外,很少有人可以读东巴字,更何况是写东巴字。东巴文字在使用上受到极大的地域限制,即便是在丽江纳西族聚居地,东巴文的使用也不是很多,人部分都是用于商业,如店铺名称或各种东巴工艺品,大多都会有东巴文字,增加其文化背景以吸引过往游客,而文字本身所具有记事功能与说明作用相对减弱。东巴文的书写过程基本上和作画是一样的,并不是简单的描绘事物的轮廓,而是要把全部都展现出來。也就是因为东巴文字较为复杂,且形成时期较早,纳西先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不足,造成了文字单一,一个字表示很多个相似的意思,难以对应当今社会复杂的新鲜事物;更难满足人们对语言文字之美的追求。2.东巴文传承过程中缺少合格的教师

4、在古代,东巴是纳西族屮具有神圣地位的人,只传男性,甚至有些只是父子、祖孙相传。而且自汉族文化流入云南一带,汉文化作为主流的社会文化被视为优势资源,长期山木府贵族所独占,百姓难以接触、学习到,直至改土归流之后,汉文化才得以在丽江当地百姓中流传,开始有私塾传授汉语知识和儒家文化。近代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影响,东巴文化的传承尽管一直继续着,但整体看来曾被搁置于学校教育之后,东巴文也是其中被遗忘的文化要素之一。文化传承离不开人的作用,只有文化为人所用,才能经久不息,不断在实践中得到传承与再创造。因此,东巴文,甚至是东巴文化都面临着失传和消亡的危险。而最为明显

5、的致命的影响便足,东巴文化教师的缺乏,严重阻碍了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即便现在开始重视文化的传承,也难以将其普及、深入。且东巴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极多,不单单是语言文字,还涉及到宗教民俗、音乐舞蹈、绘画艺术、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单就东巴经里面所蕴含的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等伴随、指导纳西族人繁衍至今的经典或常识性知识也不容易掌握,老东巴也难以做到样样精通。如果单一教授东巴文字,将会使得东巴文化的传承变得更为苍白枯燥,失去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灵性与牛命力。而让…些不懂东巴文的学校教师通过短暂的培训,学习简单的东巴文化知识,以及东巴文的书写方式,进而在正规学校授课,难免有误人子弟Z嫌。二、东巴

6、文传承的对策与建议由于东巴文在汉语言文化环境中,缺少实用性,文字本身又较为难于书写,而且缺乏师资,导致东巴文难以得到传承。但是东巴文作为世界仅存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具有传承的价值,所以合理、可行的对策对保留和传承东巴文和东巴文化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放宽学习东巴文和东巴文化的资格。古老东巴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或父子相传,而且传男不传女,绝不传给外族之人。而今,在当今社会,男女平等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在纳西族之屮也不例外。如今丽江纳西族地区不仅男孩们重新重视东巴文化的学习,而且女童也开始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另外,纳西族以外的民族也可以学习东巴文化,有不少东巴文化学者并非是纳西族。甚至就连外

7、国人也可以前來学习,不受种族、国籍、年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要有学习东巴文化的热情和恒心便可以拜师学艺。莫二,除了通过民间的师徒式传承以外,也应重视现代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文字与艺术屮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纳西学者郭人烈与妻子黄琳娜于1999年在黄山完全小学创办了第一个东巴文化传习班。传习班开设东巴象形文字课、舞蹈课、东巴唱腔、纳西谚语、东巴画,在10多年持之以恒的教学中,形成了一套东巴文化传承方面的特色模式和宝贵经验。最后,社会各界共同合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