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

ID:42875671

大小:81.5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3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_第1页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_第2页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_第3页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_第4页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作为高文化、高素质的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健康向上的,有理想、守纪律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主流。但是近年来,一些具有高智商、高素质的天之骄子们却纷纷触犯法律,甚至犯罪,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实在令人痛心。本文正是立足于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以大学生犯罪心理为视角,探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并以相应预防对策加以完善,力求能阐明大学生犯罪心理原因,并期望有助于

2、犯罪学研究,特别是大学生犯罪研究的深入。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对策引言打开电脑,不论用哪个搜索浏览器,输入“大学生”,得到的搜索结果居然是以负面报道居多,如果你输入“女大学生”,更会得到一些关于“卖淫、怀孕、包养等”有关的报道,更为恶劣的是不时会有大学生犯罪的新闻见诸报端。“大学生”正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究其原因,本该是天子骄子,本该是国家栋梁,本该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本该是高素质、高学历的这样一个群体,却常常处于人们议论是非的风口浪尖,常常是引起社会问题的活跃因素。在大学生当中,有一小部分做出

3、了违背道德、违法乱纪的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更是将人们的关注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如菲利所言:犯罪必然在他的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因为犯罪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所以研究犯罪的最终途径必然要研究罪犯的犯罪心理。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大学生犯罪,分析和探究大学生犯罪的深层次原因,以便拓宽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思路,寻求更多切实有效的预防途径和措施。一、大学生犯罪现状概述大学阶段是青春勃发、奋发有为的黄金阶段。当代社会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不乏精英和骄子,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但也有一些被人们视为高智商、高

4、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却因触犯刑法而银铛入狱,应该说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大学生犯罪目前有增长趋势,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种趋势与大学教育、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大学生犯罪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一)大学生犯罪数量增多,且日益严重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数量和比率均明显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开始起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97.1%①。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965年,青

5、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了社会刑事犯罪中的70%陈天惠:《浅谈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策》,《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35页。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7%。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大学生犯罪人数有明显升幅。据调查,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5年期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5年增加了54.5%,从2005年到2007年青少年犯罪率是18%以上,其中团伙犯案85%以上,14至16岁80%以上①。以杀人、抢劫、盗窃、强奸等大案要案居多,

6、其中盗窃案约占大学生犯罪的70%。1大学生犯罪类型多样化、主体范围扩大化以前大学生犯罪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就是财产型和伤害型两种,涉及的的罪名也以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居多。而近些年来,大学生犯罪类型在财产型和伤害型犯罪的基础上,还出现了性犯罪、智能型犯罪等新型犯罪,大学生犯罪表现出类型多样化的趋势。可以说,大学生犯罪的种类几乎涉及了刑法条文的大部分,涵盖了政治、经济、刑事等各个方面。大学生犯罪的突出事例,屡屡见诸于全国各类报刊。可见大学校园已经不是从前的象牙塔了,在追求享乐、追求刺激、自卑、冷漠等犯罪心理的指引下,少数大学生犯

7、罪行为已是令人触目惊心。早期大学生犯罪的主体范围主要局限于民办大专院校,范围还是比较小的,然而现在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大学生犯罪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也不乏有博士生和硕士生,“例如2002年江苏省大学生犯罪案件抽样调查28件34人中,就有硕士研究生2件2人。②”在犯罪的大学生中,性别上有男也有女,年龄上有大也有小,学历上有高也有低,既有多次犯罪的,也有初犯的,主体的范围明显扩大了。2大学生犯罪具有突发性和凶残性的特征所

8、谓突发性犯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某些特定的事件所引起的突然的具有短促而强烈的情绪支配,超出了人的自我控制的范围而引起的犯罪行为。突发性犯罪在暴力犯罪、性犯罪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犯罪手段恶劣、犯罪后果严重是它的特点。事实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犯罪时事先并无明确的侵害目标,在受到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