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

ID:42876958

大小:49.7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2

浅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_第1页
浅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_第2页
浅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_第3页
浅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_第4页
浅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摘要:伴随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但网络“双刃剑”的特性,使网络政治参与产生了一定负面性,制约着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认识和避免这些负面性,对于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提高政治民主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困境;应对XX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网络普及率攀升至36.2%o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已经可以被称为电视、电台、报纸之后的"第四种媒体”[1],与此同时,公民通过

2、网络参与政治并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公民通过互联网行使各项权益,表达利益诉求,逐渐形成一种崭新的参与政治模式网络政治参与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内容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新形式,是在互联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普及和发展起来的,是指社会公众以网络为渠道和途径参与政治生活,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决策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和活动。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基本内容:一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不是职业政治家,而是普通民众,基于这个原因,参与者的活动不是职业的、连续的,而是业余的、间断的,就其社会角色而言,一般情况下是附带的或第二位的活动;第二

3、是网络政治参与的目标具有广泛性。广泛性主要体现在网络背景下政治参与的目标不仅仅指向于现实中的公共政治生活,也指向虚拟空间的“政治生活”;第三是网络政治参与的媒介是网络,明显突破了目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常规途径,如听证制度、信访制度、座谈会、公示制度、公民接待日制度等。[2]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相比,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平等性、便捷性、分化性等新特点,并更能直接的反应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政治态度。在我国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公众表达诉求、评论时事、传递信息、释放情绪的一个重要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职权行为的影响愈发明显,网民已经成为一种不可低

4、估的社会力量。近年来的新疆问题、西藏问题、汶川地震等重大公共事件,网络都积极、深度介入,并在其中发挥显着作用二、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1994年4月,我国正式跨入互联网时代,与此同时,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经历了从地方到中央、从试点到全国推广的过程。重庆市人民政府1998年3月在网上开通市长电子邮箱,成为中国政府上网施政的引领者。党中央在XX年1月正式提出,要积极利用网络传播为政治生活服务。XX年1月,深圳市市长与网友“我为伊狂”见面,开启了高官与网民对话的先河。[3]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是我国网络政治雏形确立的

5、标志;同年,浙江省开通“阳光政务信息服务热线”,实现了公众与政府的多渠道双向互动信息传递°XX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通过互联网与公众互动,标志着网络政治参与时代的正式到来。之后,温家宝总理于XX年2月28日和XX年2月27日两次与网友在线交流,就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房价、医疗改革、中美关系等进行了认真回答,引起网友的热烈响应。XX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开通网络投票,结果显示收入分配、反腐倡廉、民主法制、房价物价、医改社保、教育改革、就业问题、三农问题和经济政策等占据社会公众最关心

6、问题的前十位,这也确定了党政机关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政策倾斜领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政治建设和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力量三、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困境(一)网络失真信息导致公民参与政治的非理性化如果社会公众被虚假信息所蒙蔽,政治评判必然会发生偏差,而网络本身不可避免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政治参与的非正式性和渗透性,即“网络空间不足以形成理性的交流”[4],而这非常可能导致公众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非理性化。这种不负责任的非理性政治参与不但让政府无法从网民们的意见中提炼出真正符合实际的、有建设意义的建议,而且由于社

7、会公众受信息蒙蔽或者信息缺失影响,政府依法行政行为也会遭到误解,甚至对抗(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情绪化和暴力化倾向Si■■■AU在网络上,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可以互动和评论的,每个人也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评论内容,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特征,从而激发许多人的围观、评论热情,但由此带来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如官商勾结、利益集团、潜规则等问题,极端情绪化的评论经常能引起“共鸣”,越是激烈、尖刻、宣泄不满的评论,越是能够得到追捧,一些理性、宽容的评论被围攻、谩骂,网络暴力和网络舆论的异化倾向日益严重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的暴力化倾向也很明显,

8、掌握话语主导权的一方往往具有暴力侵犯性,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置国家法律和公民合法权益保护不顾,无所不用其极,如“人肉搜索”问题(三)网络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公民参与政治的非代表性从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