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兴趣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兴趣的原因与对策

ID:42877811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浅析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兴趣的原因与对策_第1页
浅析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兴趣的原因与对策_第2页
浅析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兴趣的原因与对策_第3页
浅析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兴趣的原因与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兴趣的原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兴趣的原因与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无疑存在许多问题,若要在一篇文章中对所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本文中我仅就自己在几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所遇到的许多学生缺乏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这一问题及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对策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兴趣”是一切伟大发现和创新的源泉,同时也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对历史学习兴趣不大,甚至毫无兴趣是许多中学生学不好历史这门课的主要原因。没有兴趣便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喜欢上历史课、不完成历史作业,更不用说多做历史习题、多看历史书了

2、,学习完全是被动的,而被动的学习除个别例子外,总体上说是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的。相反,若一个学生对历史学习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就会喜欢上历史课,喜欢思考历史问题,喜欢阅读与历史相关的各种书籍,喜欢看历史纪录片、影视剧……这样的学生历史知识自然就比较丰富,历史学科的能力也会相应较强,因为学科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所以,我认为许多学生历史学不好的最大症结就在于不喜欢上历史课、对历史学习没兴趣。那么,造成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呢?首先,当前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的方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和陈旧,换句话说是“应试教育”扼杀了许多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当然这不仅是历史学科面临的问题,而是当前中学各学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但这一问题在包括历史在内的人文社会学科中似乎显得更加突出一些。“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但是,高考没有改,会考没有改,各中学的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甚至单元检测和月考也没有改。考试,考试,还是考试;应试,应试,还是应试。开展“素质教育”以来,我们的学生“素质”真的有显著的提高吗?答案

4、应该是基本否定的。许多学校的领导都公开说“素质教育与注重学生分数并不矛盾”,于是大家就“轰轰烈烈喊‘质’,扎扎实实抓‘应试’”□学生的升学要看分数,教师的工作业绩要看分数,甚至一所学校能否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很大程度上也要看分数,这就难怪大家如此看重它了。我不能说“素质教育”失败了,因为广义上讲“一切教育都是素质教育”,但是到目前为止它确实没有给中国教育带来什么革命性的变化确是一个大家

5、有目共睹的不争的事实。现在“素质教育”已经不再像前几年那么时髦了,像一场政治运动一样,它来时声势浩大,去时悄无声息,高潮已过,渐渐的已经被人们淡忘了。老师们都说“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的”,老师们很累,而学生们就更不用说了。说目前的高考毫无变化是不客观的,高考是在改,但改革的力度太小了,尽管较之从前有所改进,但考查的内容仍然较死,答案仍然太绝对、不开放,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为什么不能考一考“请你预测一下中日之间十年内是否会发生战争并

6、阐明你的理由”,“如果希特勒早死十年欧洲年历史会怎样?”,“你认为欧洲最终会走向统一吗?如果会,有可能是在什么时候?”之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对学生,而且对老师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它们不会有统一的所谓“标准答案”,饱含着思维的乐趣,很容易让人产生想试着答一答的冲动。其实,这种在某些人看来有些“离经叛道”味道的历史题在一些欧美国家,甚至是较为发达的亚洲国家早已被采用多年了。难道我们中国的学生就不能答好这样的问题吗?另外,

7、除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以外,我们可不可以把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也作为评价学生历史学习效果的手段?我们可否在日常教学中用“等级”来评价学生,而不是用分数?总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与内容过于单一和陈旧大大影响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其次,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枯燥、平淡,既缺乏对历史细节和过程的生动描述又没有文采。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尤其是高中历史教科书过分重视对历史背景、历史意义、成败原因和评价、影响等相对抽象的问题的分析和阐述了,这是造成一些学生一上了高中便不再喜欢学历史了的又一重要原因

8、。高中生固然比初中生具有了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抽象思维能力更强的成年人也还是对生动、具体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细节更感兴趣,更不用说是年龄只有十几岁的高中生了。其实,历史本身并不是枯燥苍白、平淡无味的,人类几百万年来的历史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参差多态,可以说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