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汪丽娟

我的母亲——汪丽娟

ID:42880983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2

我的母亲——汪丽娟_第1页
我的母亲——汪丽娟_第2页
我的母亲——汪丽娟_第3页
我的母亲——汪丽娟_第4页
我的母亲——汪丽娟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汪丽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母亲——汪丽娟(汪时鲜)我的母亲不但给予我生命,还是我的启蒙老师。她教我如何生活,教我如何做人。母亲一生艰苦奋斗为我树立了榜样。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母亲是余川村颇有名气的徽商汪集亮的女儿,出生于1914年。外公给她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汪时鲜。嫁到婆家后,这名字与上辈犯谐音的忌讳,又被改叫汪丽娟。从我童年能记事开始,心目中她就是一个善良、贤惠、勤劳、生活上非常朴素、节俭的人,从没见过她戴首饰,靓妆打扮。她为人处事非常谦和,也无大小姐做派,处处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追溯到一百年前,在那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外公受到传统观念

2、的影响,对男孩倍加珍爱,对女孩却不看重,生了女孩就送穷苦人家做童养媳。外公娶过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生育了四儿两女,三十四岁就去世了。我外婆是填房,十六岁嫁给外公,年纪比外公小二十岁。外公非常喜爱美丽的少妻。外婆三年两头生孩子,生了四个儿子,七个女儿。把六个女儿都送给穷人家作了童养媳,自己亲养的只有我母亲一个。于是,外婆特别疼爱我母亲。母亲出嫁的婚礼举办得隆重热闹。婆家迎娶,张灯结彩,吹拉弹唱,喜庆三天,风光一时。母亲身材匀称,皮肤白皙,同字脸型,轻眉大眼,目光和善有神,见人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五四”运动后,母亲是最早剪短发、放大脚的

3、新女性。母亲小时候家庭富裕,身边有丫环侍候。她手不沾泥,肩不挑担,也用不着学做家务事,只学做些针线活或认认字。母亲二十岁嫁到宅坦胡家时,公公已去世,很受婆婆宠爱,也不强求她干活。但她当了媳妇后却自觉参加劳动。我的奶奶及伯母都是“三寸金莲”,不宜肩挑负重。母亲是放大了的脚,便帮着种菜、挑粪,挑担晒谷。那时,父亲在外读书,伯父在外经商,家中的事都由妇女们来承担。一年有两季最忙碌,最辛苦。一是春季养蚕、缫丝,要养四、五张蚕种,需夜以继日地忙碌一个多月;二是秋季晒稻谷。我家有四十多亩良田,全部出租,佃户交租来的稻谷都是潮的,要晒干扬净再上粮仓

4、。母亲把稻谷一担担挑上晒谷场,晒干后,又一担担把干稻谷挑回家上仓。从我识事时起,这些重活没有看到雇人帮工。收油菜籽和麦子的季节,晒干扬净这些重活也是自家干。这些繁重的活对一个大小姐来说,是一种磨砺。但她从来不叫苦。母亲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家从抗日战争暴发后,家境每况日下。外公家的所有商铺全被日寇炸毁,生意无法经营,仅靠积蓄和田地收入。而母亲婆家也同样遭此劫难。我奶奶受打击太大,忧郁成病,不久去世。大家庭已无力支撑,便与伯父家分家分炊。此后,因父亲在外,只有母亲和我,生活渐渐进入困境。母亲不是消沉,束手无策,

5、而是带着我更坚强地支撑这个家。家庭琐事,人来客往,支持待客,驮门抵户,她一人承担。家庭景况虽差,但她仍非常同情受苦人。例如,那时佃农交租,一向有惯例规定,稻田收割时要请业主监割,与佃户现场对半分成。母亲从不自去,佃农交来多少算多少,也从不计较产量。有一次佃户一定要我家去人,母亲推不掉,只好叫我去做“监割先生”。我还是个娃,去到田里,只会跑来赶去捉蚱蜢。到了晚上,母亲开心地问我:“今天共割了几担稻谷?我家分的是板屋前的谷子,还是板屋后的谷子?”对此,我是一问三不知;只汇报了当“监割先生”,在他家吃了些什么。母亲听了哈哈一笑。我小时候体质

6、弱,经常生病。母亲把我养大很辛苦,从来不诉苦。唯有一次重病,她经常对我谈起。母亲说:“你四岁那年,正月间,传染上麻疹,抵抗力低下,又感染红白痢并发症,泻了一个多星期还止不住,甚至坐到尿盆上都站不起来,真是小命垂危。那时,医疗条件落后,更没有特效药。在一筹莫展之下,只好把你‘死马当活马医’,到名叫‘三太子’的鸦片老烟枪那里,花钱买了半粒米大小的‘乌烟’给你喂下,真有奇效,红白痢就减轻了。再喂了两次,便转危为安,挽救了你这条小命。”那次,母亲一连十几个昼夜都没有睡过觉,合过眼,全神守护着我,好不容易熬了过来。母亲把我视如生命,不辞劳苦地呵

7、护我一天天长大,真是恩重如山。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胜利了;但时局仍很混乱,强盗土匪到处可遇。农历9月初,我家被土匪破门抢劫。那晚,强盗手持大力,我们惊恐万状。伯父被强盗捆绑当人质,母亲不顾个人安危,挺着临产的大肚子替伯父松绑,让伯父逃出虎口,保住一家大小的性命。被强盗抢劫以后,母亲心有余悸,受刺激太深,加上生下我弟弟,增加精神负担。产后,母亲神经失常,不会喂养婴儿。外婆怜爱女儿,把她连同我和襁褓中的弟弟接到她身边。母亲在外婆家,安心休养了半年,精神康复后才回宅坦村。1946年夏,我父亲要母亲带我们去南京避难。母

8、亲便带着我和弟弟到南京浦镇安家居住。在南京居住那个时期,父亲的收入并不高。要养活几口,全靠母亲精打细算,节衣缩食过日子。她买米只买廉价米。所谓廉价米,是米里混有稗子和沙子,因此售价低。母亲每天把大米倒在玻璃板上,耐心地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