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与课堂检测

拓展延伸与课堂检测

ID:42881671

大小:8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拓展延伸与课堂检测_第1页
拓展延伸与课堂检测_第2页
拓展延伸与课堂检测_第3页
资源描述:

《拓展延伸与课堂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主备:张媛媛审核:()班级:姓名:组号:评价:课题小石潭记导案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虚词,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通过此游记表达的凄苦忧伤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2、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自主学习】----我的积累1、资料链接:柳宗元(773-819)字,代家、家,世称。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

2、集)《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第四篇《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写作背景: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但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寄情山水。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

3、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2、预习检测(-----叩响生字之门)(注音)篁()竹卷()石底为坻()为堪()参差()披拂佁然()俶()尔往来翕()忽(古今异义):潭中鱼可百许头:影布石上: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崔氏二小生:4、学法指导: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字词句的翻译,重在积累、归纳、落实。自学时先要逐字逐句自译,对不理解的词句要做好标记,通过查找工具书逐一解决

4、落实。还要学会归纳,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掌握。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深入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景的。(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心乐之下见小潭  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                潭西南而望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一词多义)乐:心乐之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不可久居清:水尤清冽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以其境过清            隶而从者以: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          

5、 为:全石以为底全石以为底为岩                【合作探究】1、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探究翻译全文。组长搜集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准备展示。(注意翻译时遇到的重点字词)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是按_____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循声而入()——环顾小石潭的()——观察了小石潭里的()——远望了小石潭的()——最后离开小石潭的情景。在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这样的写法叫做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3、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刻画小石潭的?你最喜欢这些景物里

6、的哪一处?它的什么特点让你觉得特别美?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请用散文的语言将你看到的景色描绘出来,可以采用一些写作手法。)【课堂训练】第3页共3页编号: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主备:张媛媛审核:()班级:姓名:组号:评价:作者初见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从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后来作者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请结合背景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理解。【拓展阅读】----比较阅读〔甲文〕《小石潭记》〔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

7、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元结《右溪记》)〔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1、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______。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以其境过清清:(3)南流数十步南:(4)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

8、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在熟悉写作背景的前提下,深入体会作者感情上的变化。根据所学的文言知识与翻译技巧试译课外文言文。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②既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