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2)

曹刿论战(2)

ID:42884515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曹刿论战(2)_第1页
曹刿论战(2)_第2页
曹刿论战(2)_第3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曹刿论战(2)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这一段。  学生翻译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翻译错误,并提醒学生注意本段的重点字词,以加深印象。  2、学生思考讨论:  ①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  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剑协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乘”有两义:(1)为共乘一车,“乘”读chéng;(2)为另给一车相随,“乘”读shèng。课文从“乘”(1)义说,这样比较好理解,因曹刿与庄公同乘一车论战才方便。  ②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明确: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

2、“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土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3、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 二、研读第三部分(第3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疏通字词意义。  2、思考:   ①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

3、么意思?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   ②曹刿是如何回答的?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谒”)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拭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

4、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   ③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三、精采片断实录  师:这篇文言文已经基本在我们的脑海里成型了,主人公的个性也十分丰满,有人说庄公愚昧昏庸而曹刿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如果没有曹刿,庄公此战必以失败而告终,请问你同意与否?  (学生有赞同的,有反对的)  师:老规矩,来个小型辩论赛,比比谁更厉害。谁反对这种说法(纷纷举手,十人左右)  生:虽然我们这边人少,但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我认为这样评价鲁庄公是不公正的。如果他是一个愚昧昏庸的人,就不可能启用一介平民的曹刿,也不可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生:战争一开始,鲁庄

5、公便急于进攻,见到敌军逃跑便急于追击,可见急躁冒进,鲁莽草率。”  生:鲁庄公作为一国之君,能接见平民,并与之同坐一辆战车,说明他礼贤下士,平易近人。  生:鲁庄公对曹刿指挥战斗言听计从,说明他善于纳谏,且用人不疑。  生:已经取得了胜利,他对胜利的原因却茫然不知,足见其愚昧无知  生:在和曹刿论作战条件时,鲁庄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近臣的辅佐,神灵的保佑,就可取得胜利,这分明是目光短浅的表现。  生:他好学善问,虚心求教。作为一国之君,能如此不耻下问,实在不易。”  ……四、拓展探究1、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你该怎样全面地评价鲁庄公?对你有什么启示?点拨:一、从他的鲁莽,缺乏军事指挥才能的角度评价

6、二、从作为一个国君能允许一介布衣来参与国事,并听从他的正确指挥的角度来评价启示: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谈:(1)、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2)、不掩饰自己的缺点2、像曹刿这样忧国忧民,又具有超凡智慧,历史上不乏其人,你能列举几个并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吗或说出他们的名言?明确:如: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历史上像长勺之战这样以弱胜强的战例屈指可数,请列举几个。明确: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楚汉战争4、 找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说出其意义。再列举几个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明确:一鼓作气门庭若市、望洋兴叹、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7、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文的朗读、翻译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2、 在教学《曹刿论战》时,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提出问题:“读了课文后,你们怎么看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快速看书复习后,一学生回答:“曹刿能远谋,而庄公则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话音刚落,又一学生站起发言:“对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