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游泳 电子教案

水调歌头 游泳 电子教案

ID:42885459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水调歌头 游泳 电子教案_第1页
水调歌头 游泳 电子教案_第2页
水调歌头 游泳 电子教案_第3页
水调歌头 游泳 电子教案_第4页
水调歌头 游泳 电子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 游泳 电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招远一职专新授课教案设计年级______科目_______主备人________执教人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课型新授课题水调歌头游泳课时1课时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1.掌握《水调歌头·游泳》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3.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4.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借景抒情、因事起意的特点难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教法、学法诵读法,比较法,鉴赏法,作业法教具多媒体问题预习作业设计预习作业:朗读《水调歌头·游泳》,正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写作背景导入①此

2、词写于1956年,时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之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加紧施工,全面开发长江的规划正在制定,作者看到大好的发展形势兴致很高,心情欢快,短短几天三次畅游长江。试与1927年所作《菩萨蛮·黄鹤楼》相较,“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一个“锁”字,写出心情的沉重。此词亦写同一地点,却是“极目楚天舒”,一个“舒”字,写出心情开朗。这正是知人论世才能懂词。②此词联想巧妙,想象丰富,但都与题目“游泳”相关涉。因此要求同学们读诗词时一定要注意题目。游泳离不开水,这首词中所描写的游泳地点是长江,所写的景物,所联想到的典故神话自然都应与江水有关。毛泽东的

3、两大爱好:读书,游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的两大爱好:读书,游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时代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引导参看习题册“学习导航”)二、范读课文三、字词音义风樯天堑无恙四、朗读课文五、赏读分析:上阕:畅游长江第一层:(才。。。。又。。。。一句)点明地点。化用民谣:长沙水:,井水,在长沙城东,又名“白沙井”;武昌鱼:团头鲂味道鲜美。以此代指长沙、武汉。“才、又”:行程紧凑,喜悦心情。写作者的行踪。提问:为什么不说“才留长沙步,又到武昌行”?为什么不说“才饮长沙酒,又食武昌豆”?(诗要用形象思维,不

4、宜直说。诗又要有合乎逻辑的思路,题目是游泳,就要与“水”有关,因此“长沙水”“武昌鱼”均入诗中)讲解:作者当年视察大江南北,兴致很高,行迹匆匆,这由“才……又……”可知。这种乐观开朗的心境是全词之主调。2、“万里长江横渡……今日得宽余”文本研读正面描绘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感受。提问:作者游于长江时的感受如何?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心胸开阔、豪迈自信)讲解: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开阔的江面上游泳,十分欢快,十分惬意。一个“楚天舒”,的“舒”,从侧面写出心中之舒畅开朗;“得宽余”,则从正面写出心中的舒展与自在。长江风大浪急,但却“胜似闲庭信步”,多么从容,多

5、么豪迈!从中透露了建国伊始,祖国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巧用典故以抒写诗人之志。提问:孔子的语录流传后世很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想到这句话呢?(题目既是“游泳”,必须与“水”相关才可入诗。孔子面对江水一去不复返而生感叹,正好与眼下滔滔而去的长江之水相贴近)讲解:作者联想到孔子面对河水而发浩叹是十分自然的,这中间的媒介物即是“水”。但作者的用意却又有新的内容。孔子在发感概,时间一去不返,作者在这里进一步表明,正因为时间宝贵,所以应该抓紧大好时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是无可奈何的叹息,而是只争朝夕的激励。同时,这个典故亦为过渡到了阕

6、做了准备。④“风樯动……天堑变通途。”写出长江大桥的建设,气势宏伟,速度惊人。讲解:这是写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图景,“动”“静”“起”“飞”“变”一连串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不但写出游于长江之所见,而且展现了祖国建设的巨大变化与建设的迅速。这正是建国伊始,整个经济建设大好形势的缩影。⑤“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展望长江开发建设的美好前景,充满自豪之情。提问:词中说要进一步开发改造长江之水,那是怎样的一个规划?有什么特点?(大坝十分坚固——石壁,将上游的水蓄积起来——截断巫山云雨,水库的位置很高——高峡出平湖)讲解:这是写设想中的全面建设开发长江资源的

7、蓝图。开发长江,利用水利资源是几代人的梦想,只有江山回到人民的手中,这一梦想才有可能实现。作者对词语颇有推敲,使之富有诗味儿,不说大坝而说“石壁”;不说上游流水,而说:“巫山云雨”;不说高山水库,而说“高峡出平湖”。用语典雅合体,更富有艺术之美感。这里又有一个神话联想——随堂测验课堂小结巫山神女的故事,那是因为巫山在长江上游,由武汉沿长江上溯,自然可达巫山,既到得巫山,便自然想到神女峰及其名称来历。因此,词的最后一句便巧借神女之传说,设想神女如果活到今天,也该会惊叹于世间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是自然贴切,意味深长。这首词无疑抒发的是改造自然的宏大愿望和对社

8、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赞美。4.丰富而自然的联想与想象。①提问:诗歌的生命在于联想和想象,没有联想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