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结合点

结题--结合点

ID:42889386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结题--结合点_第1页
结题--结合点_第2页
结题--结合点_第3页
结题--结合点_第4页
结题--结合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题--结合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初步结合雅臣小学数学组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很久远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改革更新,大众文化深入人心,人们渐渐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在新式教育下,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引入教学教育中?这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教师要努力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教育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在新式教学下,把传统文化引入数学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知识,还能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下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国从古代就开始重视教育,更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一些传统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能引导学生学习新思想,达

2、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数学课上引入一些古代数学家的先进思想,这些先进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比如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成就,祖冲之需要计算出圆内接正12288边形和正24576边形的面积,需要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130次以上。古人的毅力需要后人去学习,从很多方面能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我校自2014年建校以来便开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并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要想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便要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

3、数学学科的结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因此经过我们数学组成员的研究我们把发现的小学数学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点分册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如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1、数的认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分为横式或纵式两种不同的表示方式。2、钟表的认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和铜漏壶,日晷利用太阳照射的影子计时,铜漏壶利用滴水计时。3、认识图形与传统文化的

4、结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七块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4、人民币的认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我国的货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介绍物品国货币的发展历史。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1、乘法口诀的相关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时的口诀是刻在竹简上的。2、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二年级下册中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与轴对称图形中的应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1、分数的初步认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古代分数的表示法。如表示成11111111、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在

5、我国古代用指南针指示方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思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2、小数的初步认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古代小数的表示方法,如:3.12表示成1111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1、大数的认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算筹的介绍,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用算筹记数,介绍算筹记数的不同表示方式。2、传统计算工具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算盘的介绍,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3、面积单位亩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

6、,我国人民便用亩计算土地的面积。4、数学广角——田忌赛马与传统文化故事相结合。5、小数的意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数学家刘徽、朱世杰的介绍6、图形与运动(二)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我国著名建筑中的对称美7、鸡兔同笼问题: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名《孙子算经》中便记载着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1、位置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围棋盘上的横线和竖线确定位置。2、简易方程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大约两千多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3、多边形的面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九章算术》中

7、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法。4、平面图形面积的转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刘徽《割补原理》5、体积计算公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九章算术》中,集中而正确地给出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6、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分数在中国的发展。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1、分数乘法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庄子.天下篇》提到一根木棒,第一天取它的一半,第二天取它一半的一半......这样取下去,永远也取不完。2、圆的周长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两千年前,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便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为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我国古

8、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3、圆的面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我国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注中提出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