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愚公移山

23.愚公移山

ID:42899375

大小:16.0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23.愚公移山_第1页
23.愚公移山_第2页
23.愚公移山_第3页
23.愚公移山_第4页
23.愚公移山_第5页
资源描述:

《23.愚公移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愚公移山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能力目标: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情感目标: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和通假字。让

2、学生在参照注释疏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口述全文。  第二课时 本课时通过学生课堂讨论的方式感悟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指导学生做到熟读并背诵全文。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精神撼天动地,有一种精神无坚不摧,那就是愚公移山的精神。请大家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二、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

3、》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三、字音 万仞()魁父()荷担()孀妻()始龀()智叟()穷匮()一厝()陇断()箕畚()()汝()曾不若()诸()亡以应()惩()塞()雍()四、老师范读课文,要进行朗读停顿的指导。 五、重点词句的理解和翻译。   (一)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年且九十2、惩山北之塞3、指通豫南4

4、、投诸渤海之尾5、始一反焉6、汝之不惠7、而山不加增8、一厝朔东9、汉之阴将近苦于直之于返通“慧”,聪明通“措”,放置南岸更 (二)、小结 1.古今词义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 

5、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2.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3.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4.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臾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一靥朔东

6、            后同措放置。  5虚词  之  代词,他                   例:跳往助之。  助词:的                   例:隐土之北。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择     例:甚矣,汝之不克。  而  表承接:不译                 例:何苦而不平  表修饰:地、着                例:面山而居  表转折:但是,却               倒:而山不加增  其  代词,他的                 

7、 例:其妻献疑曰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例:其如土石何  以  介词,凭,靠                 例:以残年余力     连词,用来                  例:河曲智实亡以应  焉  语气助词,呢                 例:始一反焉  疑问代词,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  (三)、翻译下列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8、之尾。4、甚矣,汝之不惠。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你简直太愚蠢了!(四)、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1)首段形容山势的是哪些语句?极言山的高大的用意是什么? “方七百里,高万仞”。  目的是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铺垫,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的伟大。 (2)参与移山的人有哪些?列出人物表。并说说作者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移山的人物有年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