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新人教版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新人教版

ID:42901868

大小:10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尊严和名誉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和名誉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能正确区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行为表现;使学生关注自身尊严、关注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的同时,自觉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

2、民人格权的意识。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你被他人肆意、辱骂、百般羞辱时,当你的姓名和肖像被他人用来谋取暴力时,你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人格尊严不可辱(板书)活动:小光的案例分析目的:通过对分析,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都有受人尊重的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34页),思考并回答问题:(1)小光父亲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班主任郭老师的行

3、为侵害了小光的什么权利?(3)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4)如果你是小光,会有什么感受?教师指导,总结: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和权利,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教学过程学生看“相关链接”的内容,了解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板书)1、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板书)和名誉进行区分导读P35有关信用审查制小字资料,边看边思考,用自己的话谈谈人格尊严权中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教师小结:人的名誉是

4、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声望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材料里是大家对市民信用信誉的评估,名誉越好,贷款越容易等。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良好的名誉不但可以获得社会和他人更多的尊重,而且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2、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板书)活动:“大江作弊”案的分析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名誉是受法律保护的,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要求:学生阅读P35、36页的材料,分组讨论:(1)在老师调查前,小明侵害大江名誉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2)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3)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该怎么办?(4)你对大

5、伟,小辉,小敏的观点怎么看?(5)你会采取大江的做法吗?为什么?教师小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我们要继承这一传统,做一个受人尊重和赞誉的人。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而名人又有“名人”的烦恼。小明的侵害了大江的名誉权,小明应公开道歉,求得大江的谅解。而大江的看法独具一格,宽容大肚,但他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名誉。3、名誉权的内容(板书)提问:什么是名誉权?它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以举一些例子,关于同学身边的事例。)学生根据课本P38页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划书。活

6、动:辩一辩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给同学起歧视性、侮辱性外号的行为的危害及应承担的后果,它也是一种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要求:(1)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自由发言。(2)正方:起外号很正常,无可指责。反方:起外号是不道德的,应该谴责。(3)教师注意引导:外号有善意的、褒奖的,也有歧视性的、侮辱性的,我们谴责的是后者。为了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课前个别指导。3教师指导总结:给同学起善意的、褒奖的外号,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给同学起具有歧视性的、侮辱性的外号,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既不道德,也不合法,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教材38页的表格中。提问:

7、侵害公民名誉权的具体行为及危害归纳总结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即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不可辱,我们在维护自身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同时,不得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行为,轻则违反道德受舆论的谴责,重则触犯法律,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学生一起总结,老师归纳)板书设计1、教后反思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