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锚杆、挂网、钢管桩)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锚杆、挂网、钢管桩)

ID:42905618

大小:160.2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9-23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锚杆、挂网、钢管桩)_第1页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锚杆、挂网、钢管桩)_第2页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锚杆、挂网、钢管桩)_第3页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锚杆、挂网、钢管桩)_第4页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锚杆、挂网、钢管桩)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锚杆、挂网、钢管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档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2.1支护设计概况12.2场区周边环境22.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2.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43、工程特点43.1支护设计工程量43.2工程特点及实施难点54、施工组织管理54.1施工组织部署54.2施工协调管理54.3组织管理体系65、施工平面布置及各项目需用计划75.1总体布置75.2现场平面布置原则75.3现场平面布置管理75.4主要材料物质计划86、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86.1施工顺序86.2主要施工方法96.2.1微型钢管桩施工96.2.2锚杆施工96.2.3锚管126.2.4土钉挂网136.2.5喷射砼面板及钢筋网

2、136.2.6土方开挖施工146.2.7坡顶、坡底排水156.2.8上层滞水处理156.3施工注意事项157、施工进度计划及人员安排167.1工期目标167.2工期保证措施167.3施工人员安排168、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18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8.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188.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体系及质量职责188.3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199、工期保证措施1910、安全保证措施2110.1安全目标2110.2安全保证措施2110.3安全技术保证措施2110.4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2211、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2312、基坑监测及应急措施2412.1基坑监

3、测2412.2应急措施2412.3应急措施安排25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1、编制依据1.1深基坑支护设计书1.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3湖北省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159-2004)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6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1.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1.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1.9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2、工程概况2.1支护设计概况根据基坑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放坡卸载、喷

4、锚网、土钉挂网喷面、微型压浆钢管桩相结合的支护方式。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2.2场区周边环境2.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勘察查明,本场地土层主要为Q3冲洪积粘土、粉质粘土,上部为厚度不等的填土及Q4粘性土,局部分布有淤泥质粉质粘土,下伏志留系泥岩。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区岩土层可分为5大层,各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①1杂填土(Qml):杂色,褐红色,稍湿~饱和,上部为砼地坪,下部以碎石、砂等为主,含粘性土。松散状态,结构紊乱,不均匀。厚度为0.3-4.5m,场地普遍分布。堆填时间不一。①2素填土(Qml):褐红色、黄褐色为主,饱和,以粘性土为主,夹有少量碎石,松散状态,不均

5、匀,地下水位以下呈软-流塑状态。局部分布,厚度为0.2-6.5m。堆填时间不一。②1淤泥质粉质粘土(Q4l):灰褐色、灰色、黄褐色,饱和。软塑-流塑状态。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分布,厚度为0.5-5.0m。②2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为主,饱和,局部夹粉土薄层。可塑-软塑状态为主。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无摇振反应。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局部分布,厚度为0.3-5.1m。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②3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饱和,含铁锰氧化物,呈可塑-硬塑状态。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无摇振反应。属中等压缩性土。自由膨胀率在30%-49

6、%之间,不均匀的具弱膨胀潜势。局部分布,厚度为0.3-6.5m,层顶埋深为0.3-7.8m。③粉质粘土(Q3al+pl):褐黄、棕红色,饱和,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含铁锰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呈硬塑状态。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高韧性,无摇振反应。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自由膨胀率在31%-50%之间,不均匀的具弱膨胀潜势。场地普遍分布。厚度为0.4-10.5m,层顶埋深为0.5-8.7m。④残积土(Qel):褐黄色,饱和,为泥岩残积土。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硬塑状态为主。属中等压缩性土。场地普遍分布。厚度为0.3-4.0m。⑤1泥岩强风化(S)

7、:褐黄色,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呈块状,岩芯采取率40%—50%。岩块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为0.42-0.93MPa。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场地普遍分布。揭示厚度为0.2-10.5m。⑤2泥岩中风化(S):褐黄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块状,RQD=56%-75%。岩块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为1.02-3.78MPa,沿裂隙破坏。属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场地普遍分布。揭示最大厚度为16.5m。2.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资料,本场地地下水的类型为上部滞水,上部滞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及2层粘土层中,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