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ID:42906049

大小:23.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第1页
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第2页
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第3页
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第4页
资源描述:

《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准确翻译全文。2.可以说出文中庄子和惠子的人物形象。3.能够联系所学文章理解“鱼之乐”的深层含义。教学重点1.通过对文意的理解,把握惠子和庄子的人物形象特点。2.通过不同形式的“乐”理解庄子所说“鱼之乐”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鱼之乐”背后庄子与万物融为一体的“齐物”思想。教学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预设)大家听过“庄周梦蝶”这个成语吗?(幻灯片展示)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的一只蝴蝶,遨游各处悠游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周。忽然醒过来,自己分明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了庄周?(

2、教师活动预设)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我们不是庄周,恐怕难以回答这个问题,但这个故事背后反映的,却是一个至今人类难以解决的终极哲学命题——“我是谁”。能够在两千多年前就探索人类终极问题的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幻灯片展示)战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他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认为“道”无所

3、不在,无所不包;既没有界限、差别,也没有神的主宰,即万物齐一。二、发展1.梳理翻译(教师活动预设)请大家先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学生活动预设)齐读。(幻灯片展示)子非鱼:不是安知鱼之乐:怎么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原本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请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然已经(教师活动预设)请同桌根据幻灯提示,用对话的形式来翻译这篇课文。(学生活动预设)翻译。请一个小组进行示范翻译。(教师活动预设)让我们来再次朗读课文,把故事的内容再熟悉一遍。(学生活动预设)齐读。2.人物形象分析(教师活动预设)你认为文中的庄

4、子和惠子是怎样的人?(学生活动预设)我认为庄子是……的人。我认为惠子是……的人。提示:庄子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辩论、思维发散、自由活泼的人,在他发现自己难以辩论成功的时候,他转变概念,把原本“怎么知道的”这个问题变成了“在哪知道的”在自己难以成功的时候,及时转变了辩论的思路……惠子是一个讲逻辑、从实际出发、处事客观,事事求真的人,他对庄子知道鱼的快乐的这件事提出质疑,认为人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教师活动预设)你认为这场辩论谁赢了?(学生活动预设)提示: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应胜。结尾处庄子偷换概念,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

5、,而惠子的本意是“怎么能知道”。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以主观感受推论鱼的快乐,惠子是以客观标准来判断的,人与鱼不是同类,无法了解对方感觉。庄子曲解了惠子的意思才获得胜利,这样的做法有悖于逻辑判断。3.体会“鱼之乐”(教师活动预设)庄子用了很巧妙的方法结束了这场对话,让人莞尔又不得不佩服他的随机应变。但我们回到他们二人讨论的核心,庄子说自己知道“鱼之乐”,这是一种什么乐呢?(学生活动预设)思考,各抒己见。(1)乐的三重境界(幻灯片展示)《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6、,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醉翁亭记》: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教师活动预设)以上三种乐有没有什么区别?(学生活动预设)讨论明确:范仲淹是因景而乐,欧阳修是因人而乐,陶渊明是自己内心的恬淡快乐。(2)物我相融之乐(幻灯片展示)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

7、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教师活动预设)以上三种境界你更喜欢哪一种?(学生活动预设)明确:范仲淹与欧阳修的快乐是必须通过景物表现出来的,他们将自己和景物区分开,景是景,人是人。必须把心中的感觉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这是一种“受外物所累”的状态。这里“累”的意思是连累。而最后的陶渊明的快乐则是融入到了自然之中,山的悠然就是他的悠然,他的快乐也就是山的快乐。景和他是平等的,他已经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所以他的心中快乐、悠然,南山就

8、可以像个朋友一样分享他的快乐与悠然。(幻灯片展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