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菌高产栽培新技术

茯苓菌高产栽培新技术

ID:42911896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茯苓菌高产栽培新技术_第1页
茯苓菌高产栽培新技术_第2页
茯苓菌高产栽培新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茯苓菌高产栽培新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茯苓菌高产栽培新技术茯苓,又名云苓、安苓、白伏苓、松木菇。茯苓是常用中药之一,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近两年,据报道日本从茯苓中已提炼出一种珍贵的药物,因此茯苓菌价格倍增,不少商贩四处抢购。贷源奇缺,有的出介2—10元/kg不等,但无法满足市场,因此,请农户注意这条信息,大力以展茯苓生产前景十分可观。茯苓菌对环境的要求温度:茯苓菌丝在15—35°CZ间都能生长生育,且以22—28°C为最适宜,低温5°C—高温35°C以上,菌丝生长便受到抑制,但也能耐0°C以下的短期抵温。湿度:人工栽培茯苓菌,土

2、地的湿度为25%左右为宜。如湿度抵于15%,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水份过多就会被溺死,伏苓结苓后,对于水份的要求迫切,春季或秋季如遇到天旱应进行喷水防旱。空气:茯苓菌丝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因此,茯苓场地必须选择空气流通、排水良好的沙土壤。如土壤板结,就要经常松土,才能满足菌丝的正常牛长。光照:茯苓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阳光,但光照可起到调节土壤温并,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营养物质为:碳源、氧源、水份与少量的矿物质。PH值:茯苓菌丝适应在微酸性的环境中生长。PH5—6较为适宜土壤中

3、的酸碱过高或过低不利于茯苓菌丝的正常生长。二、苓场的选择及井地选地:以排水良好,东、西、南向坡地为适宜,北向较差。坡度以10—25度为最好,土质以松的红壤土为佳,新开地比较地好,粘土,沙硬土不宜采用。井地:选地后,要消除杂草与石头,深挖1.5尺,四周开排水沟,每穴施放灭蚁粉一包,以防白蚁为害筒木,下种前十天,要把已经整好的地进行数次翻松,打碎泥块,彻底消除杂菌、石头,杂木棍,以防菌丝分散,影响产量,收获茯苓后,苓场可种经济林,经丁五年后又可以再种茯苓。1、伐木备料(栽培茯苓仅可用马尾松、红松木、杂木

4、勿用)伐木季节与整枝:春植在冬至后伐木比较适宜,秋植在小暑前后进行,木料伐倒后,要立即削皮去枝,让木料冒油,伐下的木料要削皮三方,左、右则各留一条两指大的皮引线(1—3寸)要削至木质部。断木与架晒:伐下的木料经稍干后,把它切断,长度为2尺为宜,段木切断后,要把它全部井字堆垒于向阳山之处,进行架晒,堆底部要加垫去光树皮的木垫,待段木断面处有裂缝即可接种。2、接种时间:春植茯苓在清明节后进行,秋植茯苓各地气温相同均可以在立秋前进行。3、接种方法:段木接种要掌握“一F两好”,即段木要干透,菌种要好,防虫工

5、作要好,选晴天时下种,挖穴规格深5—7寸,宽2尺,尺,长度视场地形而定。段木放入穴内刚好与地面相平为准,开穴后,预先在穴底部整平,挖松泥土,并放入0.5两灭蚁粉,上面稍盖-层薄土,不让段木与农药接触,然后把松木段放入穴内,每穴2—3节,两穴头尾相距6寸,每穴松段木重量不宜少于30斤,太少低产。接种吋,用小刀划破菌袋,…般每穴放菌种一袋,菌种不要放得太分散,一般接种在段木上部削口处,菌种条块要紧贴在段木与段木之间,放菌处上面加盖木片或树叶,以保护菌种然后再复上泥土3—4寸,复土厚度以穴上堆成龟兹背状为

6、准,以利排除积水。三、茯苓的栽培管理茯苓接种后,要指定专人管理,严防人畜损害,具体管理方法如下:灭虫。茯苓下种后,头两个月必须每月检查1—2次,如以现白蚁要及时杀灭,如大面积出现,要将段木挖出,施放口蚁粉,重新开穴,将段木原样栽好,扑灭白蚁时,可将药直接喷施在其身上,让互相传布,可达到倾巢灭尽的目的,除草排水,苓场朵草丛生会吸收段木养份,造成菌丝生长分散损失营养,严重会失败,因此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