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

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

ID:42917414

大小:34.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2

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_第1页
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_第2页
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教学设计澄城实验学校九年级党美丽【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教学重点】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恰当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教学方法】猜一猜比一比悟一悟练一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猜一个人。(1)他在大街上走着。他是谁?(一头雾水,毫无目标)(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他是谁?(黑衣男性,仍不清楚)(3)身穿黑衣服、

2、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向四周张望。他是谁?(黑衣墨镜男性,等待?找寻?还是其他?仍旧迷茫)(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只见他的手刚一伸进一位妇女的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吓得他身子一颤,但立刻又恢复了常态。他是谁?(对,他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小偷)大家是根据什么猜到这个人是小偷的呢?(衣着、动作、眼神等)其实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描写。今天,就让我们用双眼发现细节,用心灵感悟细节,用文字展现细节,让我们作文中的人与事如

3、生活中一般于细处见情,微处见妙。二、比一比——体会妙处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何妙处?怎样进行细节描写?这将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或者说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几则细节描写。先来看看我们熟知的朱自清的《背影》。同学们比对一下......例一、原稿:《背影》我看见他戴

4、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修改稿:《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同学们,显而易见,修改稿比起原稿细致多了,这一段细节描写有何妙处呢?(写出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艰难,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感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例二、A这次上去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

5、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B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摘自《脱下自卑的外衣》认真比对一下,注意加点字词

6、,看看这些词语能写出什么?(体现出我一开始的自卑、不自信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于选择勇敢的面对。看来细节描写可以生动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示例三:粗汉形象原文: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改文: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比对一下,改文比起原文来说,好在哪里?(更形象地写出了他因饥饿至极狼吞虎咽、不顾形象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粗汉形象。)

7、同学们,看来细节描写的妙处毋庸置疑。1.传神刻画人物形象,给人以逼真形象之感。2.成功传达人物内心世界,让人物血肉丰满。3.表现文章主题,深化文章主旨。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何永康教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亮点和得分点。”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三、悟一悟——总结方法1、同学们先来看看这几段细节描写,看看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来进行细致刻画的?(

8、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看来,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这是一个方法——综合使用多种描写方法。2、继续进行我们的方法探寻之旅。看看这两段话。(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打)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跑)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人教版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