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燃烧基础与特征

第1章 燃烧基础与特征

ID:42921279

大小:292.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9-25

第1章 燃烧基础与特征_第1页
第1章 燃烧基础与特征_第2页
第1章 燃烧基础与特征_第3页
第1章 燃烧基础与特征_第4页
第1章 燃烧基础与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章 燃烧基础与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消防燃烧学陈伟红火灾理论教研室绪 论一、燃烧二、研究燃烧的意义三、消防燃烧学四、学习方法一、对燃烧现象的认识古代“五行学说”“燃素说”燃烧的氧学说现代燃烧学说1.古代“五行学说”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下,对火的认识是充满迷信色彩,火是万物之源,火能化育万物。古希腊-火由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来;古中国-火是由圣人“燧人氏”发明;古中国-“五行学说”;古印度-“四大学说”(地、水、火、风)古希腊-“四元学说”(水、土、火、气)2.燃素学说火是由无数细小的微粒(燃素)构成的物质实体。只含有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并在燃烧时被释放出来,变成灰烬;物质燃烧需要空气

2、的原因在于,空气能够吸收燃素。虽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但燃素毕竟是仅凭空想臆造出来的,经受不起实践的检验。3.燃烧的氧学说1774年,普利斯特利(英)在实验室发现了氧!1777年,拉瓦锡(法)提出了燃烧的氧学说“燃烧是可燃物和氧的化合反应”4.现代燃烧理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二、研究燃烧学的意义1.对科技、经济、军事发展的重要意义(新能源、燃烧新技术、高能燃料等)2.研究燃烧过程和技术对环境保护的意义3.*研究燃烧的发生、发展和熄灭规律对消防安全的重要意义三、消防燃烧学研究燃烧的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

3、本规律,以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的科学。主要内容:1.有关燃烧的化学和物理基础知识2.着火和灭火的基本理论3.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燃烧特性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典型火灾案例:1.2003.2.2哈尔滨天潭酒店火灾2.2003.2.20美国罗得岛州夜总会火灾3.“9.11”恐怖袭击事件4.2.21上午10点10分,美国纽约斯塔腾岛油轮大火5.2.21(北京时间22日)美国安大略湖附近列车火灾6.12.4日悉尼森林火灾目前火灾科学研究重点:1.特殊场所火灾行为研究(地下空间、油品、化工企业火灾、特殊场所)2.材料的阻燃处理技术研

4、究(改性阻燃处理技术、材料燃烧性能测试)3.火灾监控技术4.火场心理学研究及逃生研究消防文化建设四、学习方法及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2.重视基本理论的分析和运用3.理解掌握各类物质的燃烧特点4.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分析能力建议:1.认真做好笔记,独立完成作业2.注重课外复习和讨论3.要勤于思考考试说明:总成绩=平时成绩×5%+实验成绩×15%+考试成绩×80%试题类型:1.名词解释(10分)2.填空(20分)3.简答、分析(40分)4.计算(30分)第一章燃烧基础与特征燃烧的化学基础知识燃烧的物理基础知识二、质量相对浓度同体积内,某一物质质量与总物

5、质的质量之比第一节浓度表示方法三、摩尔浓度单位体积内所含某物质的摩尔数一、质量浓度单位体积内所含某种物质的质量四、摩尔相对浓度同体积内,某物质的摩尔数与总摩尔数之比第一节浓度表示方法第二节燃烧中物质的传递一、整体物质流的携带作用O2O21.产生原因:1.强迫对流(机械通风)2.自然对流(浮力引起的热对流)2.烟囱效应在垂直的围护物中,由于气体对流,促使烟尘的热气流向上流动的效应。烟囱效应示意图PT1P2T2P1结论:(1)高度越高,烟囱效用越显著(2)温差越大,烟囱效用越显著烟囱效应的危害对高层建筑火势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扩散引起的物质传递1.扩散:物质

6、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的现象2.产生的原因:浓度差的存在3.费克扩散定律(Fick’Law)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流体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其浓度梯度成正比Kg/(m2·s)结论:1.浓度变化越大,扩散速度就越快2.扩散系数表示物质扩散能力的大小,除与物质种类有关外,还与温度和压力有关三、燃烧时物质的传递O2O21.氧气如何传递?在何处浓度最大?2.CO2如何传递?在何处浓度最大?第三节燃烧的本质一、燃烧、火灾和爆炸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称为火灾爆炸在本质还是可燃物的燃烧,不同的是由于化学反

7、应的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使燃烧产物和周围空气体积急剧膨胀,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同时伴有巨大的声响。二、燃烧本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放热、火焰、发光、发烟)三、氧化剂氧是火灾中最常见的氧化剂。化工火灾和仓库火灾中则多种多样。根据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可以分为两类。甲类氯酸盐、过氧化氢、过氧化钠、次氯酸盐乙类发烟硫酸、发烟硝酸、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四、还原剂可燃物即燃烧反应的还原剂,可以分为五类。1.气体分为2类2.液体分为3类3.固体分为5类(极易燃、易燃、可燃、难燃、非燃)第四节燃烧反应速度方程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质

8、量作用定律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阿累尼乌斯公式三、燃烧反应的速度方程式结论:1.火场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