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ID:42923732

大小:19.37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9-25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_第1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_第2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_第3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_第4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9-2010年度居住建筑设计原理1、关于大学学习——90后的优缺点?——我不太相信…——机会永远属于“有心人”。劳“心”比“劳心”要高一个层次。……Q?——人总是下意识地选择阻力最小的路,但那是——平路或是下坡路。人总会开始走下坡路,主要看你什么时候开始走。——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生活中的成功人士大多如此,政治领袖、成功商人、学术泰斗……。他们所掌握的真知和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的。关键在于领悟(自我独立思考)和创新发展。而交流是促进思考的最有效方式。——什么是“创新”——“对传统的适度偏移”。传统——历代前辈创新的总和。学习和模仿—

2、—“找一个世界上最漂亮的葫芦去画瓢,然后使之现实化。剑桥的创新——“无中生有”,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牛津的创新——“有中生无”,有杂乱变为清晰。——“创新”的基本条件——学习、突破和现实的态度学习传统——只有“根深叶茂”,才能进行有价值的突破思维创新——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现实态度——创新必须被社会接受,否则一文不名。前言2、关于建筑及规划设计的专业特点——王选:“中国最缺乏的不是院士、教授和科学家,而是具有企业家眼光的专业科技人员。”——中国现有158万专职科研人员,和美国相差不多,成果差距悬殊,但潜力很大。——为什么说潜力很大?不要

3、光批评知识分子太“入世”,实际上中国30年经济的巨大进步,离不开大批知识分子的“入世”。利用自己的知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创造价值(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其实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在“患不均”的心理压力和官僚体制的钳制下,半明半暗地“入世”的。如果受到很好的制度保护和政策鼓励,中国知识分子的科研成果会大大增加,超过美国也只是时间问题(他们发展了多少年了?)。科研人员的金字塔的中下层,需要越来越庞大和坚实的“入世”知识分子,只有这样,中国的知识和创新金字塔才会越来越高。——你可以选择攀登金字塔的塔尖,但建筑及规划设计专业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要“入世”

4、。了解认识社会,知识联系社会需求,再权威的理论也是“昨日黄花”(当时的时代和场景的产物),只能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另一个特点是纵横向思维结合和广阔的知识面。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越“杂食”,加工出的“营养”就越高级。3、关于我们所处于时代和环境中国正处于千年不遇的发展机遇,作为个人面对这样的蓬勃局面,我们如何认识周围的世界……。——5000年屹立不倒的中国文化,使得中国人的心理弹性范围呈现两级化——最坚忍(最奢侈)、最温顺(最残暴)、最勤劳(最懒惰)、最入世(最洒脱)、生存竞争最激烈(生存哲学最温和)……。是人性的最全

5、面的展示。——历史上的中国,是自我束缚最严的国家之一,想要通过集权来驾驭庞大的中国,也只有勒紧缰绳,以防自己翻身落马。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政府或是最好的政策其实就是“减负”“减缚”。只要一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中国就会快速发展成为所谓的“盛世”。今天的中国,实际上还在不断地“减负”和“减缚”,因为作为一个从历史走来的中国人,身上的绳索还有很多……。在这里,不是说要把我们身上的绳索都解脱掉。即使是当今的美国人,他们身上的(法律)绳索也是多如牛毛。关键是绳索要起到公平和利众的束缚作用。——磅礴的中国文化对于我们,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因为我们可汲取以及会受到影

6、响的中国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多……。——中国正在“世界化”,但在此基础之上,将来的中国,还是中国,那是中国文化的一次巨大的进步和升级。——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达到46%。——国际的发展经验表明,一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后,将进入城市化加速期,达到70%后开始放缓。——中国人均收入步入1000美元后,中国经济就如同一个人的生长进入青春期,其成长变化开始呈加速趋势。——中国在2015~2020年,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按1980年的实际购买力换算),将会

7、超过美国,继清朝鼎盛时期之后,再一次成为世界第一。——到2030左右,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46%提高到65~70%左右。每年平均增加约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万—14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0亿—11亿。从产业的需要来看,20%的人从事农业就可以了。——中国城市化已经走出“城市的发展必然引发城市病”、“必须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等误区。大都市圈及城市群在迅速形成。——中国的城市化正在走向以特大中心城市(或区域中心)为主辐射源的梯级城乡结构,以及在产业结构等方面相互补充和配合的城市群及其辐射的乡村

8、腹地。4、本课程准备解答的问题1、什么是居住建筑?什么是住宅?2、居住建筑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特点的?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