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长欢柳永苏轼词两首复习课教案

夏长欢柳永苏轼词两首复习课教案

ID:42925469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3

夏长欢柳永苏轼词两首复习课教案_第1页
夏长欢柳永苏轼词两首复习课教案_第2页
夏长欢柳永苏轼词两首复习课教案_第3页
夏长欢柳永苏轼词两首复习课教案_第4页
夏长欢柳永苏轼词两首复习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夏长欢柳永苏轼词两首复习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下期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复习课息县二高:夏长欢一、复习目标:K背诵并默写四首词2、掌握诗歌的写景手法、抒情手法,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迁移。二、课前检测:名句默写K,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o3、骤雨初歇。,兰舟催发。4、多情自古伤离别,,!5、今宵酒醒何处?,o6、,应是良辰好景虚设。7、人生如梦,o&乱石穿空,,o9、雄姿英发,,谈笑间,o10.,谁怕?o三、存异:体味不同词风自学指导1:柳永词婉约,苏轼词豪放。请结合诗句自由讨论3分钟,谈谈你的理解(任选一种风格)四、求同:辨析相同手法自学指导2:大声品读《

2、望海潮》《雨霖铃》《赤壁怀古》《定风波》中写景诗句,小组讨论两首不同的词景物描写运用的相同手法?5分钟后请小组展示成果。***考点补充提示:景物描写常用的手法:4、景物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侧面描写,以动衬静,点面结合,2、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明确:写景的角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听觉、触觉、视觉)《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听觉、视觉)《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听觉、视觉)动静结合《望海潮》: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有三秋桂子

3、,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赤壁怀古》: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虚实结合《雨霖铃》:离别前一勾勒环境:寒蝉、长亭、骤雨实写禺别时一描与情态:执手、泪眼、凝噎离别后念去去:烟波、暮霭、楚天酒醒何处:杨柳、晓风、残月虚写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鼻矶之景。下篇虚写:遥想公瑾:谈笑间,檣橹灰飞如灭。对周瑜的神态和动作想象***考点补充:虚实结合1>实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2、虚写: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4、。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回忆:已逝之景之境联想:由此及彼3、如何判断虚实结合:抓住由实到虚的过渡词,虚写的暗示词语。迁移拓展一、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这首诗从那几个角度来写景的?2:景物描写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视觉、听觉、触觉。凉月一“凉”字从触觉写岀作者对天气的感受。“越中山色”是诗人欣赏的美景,弯月垂柳尽收眼底。桃花雨和“鲤鱼来上滩”是听到的声音。2:①动静结合。前两句静景: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挂柳湾”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

5、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后两句动景:。“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副宁静清秀的兰溪山水图,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动静结合的答题规范第一步:动景+结合诗句分析(2分)第二步:静景+结合诗句分析(2分)第三步:动静结合+对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2分)迁移拓展二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前两句从那些角

6、度描绘一幅怎样图画?(2)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①视觉、嗅觉、触觉、江楼送别图:橘柚飘香的秋天,我与友人在江楼饮酒话别,江风夹着秋雨吹入友人远去的小舟。2:前两句实写:我在橘柚香飘香的江楼与朋友分别,目送朋友乘舟远去。后两句虚写:“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不直接写自己对对方的思念,而是遥想朋友离别后的情景:想你远在潇湘的明月之下,听着凄清的猿啼,也倍加思念我吧?虚实结合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虚实结合的答题规范第一步:实写+结合诗句分析(2分)第二步:虚写+结合诗句分析(2分)第三步:虚实结合+对情感表达的作用(2分

7、)五、辨析抒情技巧自学指导3:小组讨论《雨霖铃》思考词人是如何表达依依惜别、念念不舍的离愁别绪的?时间是3分钟***考点补充:诗人常见的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明确:直抒胸臆:上片: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寓情于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通过写最具离别特征的意象“杨柳”表现离愁,通过写晓风之凉、月亮之残表现凄凉冷落之感。难点辨析:K借景抒情与2、寓情于景备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

8、际流爲中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