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防风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ID:42933518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防风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防风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防风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防风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防风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防风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作者:石长江王冰谭瑞清王宝和摘要防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阐述了防风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做床、播种、M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加丁等方1佃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关键词防风;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东防风、关防风。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也产,以黑龙江产者为住。防风是一种常用中草夯,以根入药,主要成分含珊瑚菜素、前胡内酯、防风酚、挥发油等。味甘、辛,性温。有解表、祛风除湿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无汗关节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皮肤瘙痒等症[

2、1-2]o市场销量大,野生资源逐渐枯竭。宁安农场2000年开始试验栽培,由于效益较高,种植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几年的栽培,摸索出了适宜当地的高产栽培技术,现将防风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特征特性防风为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cm。根粗壮而较长。营养期莲座状,基叶从生,繁育期抽生长茎,茎单生,两歧分枝,有细棱。基生叶有长柄,基部鞘状,叶片质厚平滑,长卵形或长圆形,2〜3回羽状分裂,笫1次裂片有小叶柄,第2次裂片在顶部无柄,在下部的有短柄;茎生叶较小,有较宽的叶鞘。复伞形花序。多数,顶生,形成聚伞状圆锥花序。无总苞片,小总苞

3、数片;花小,萼齿三角形状卵形;花瓣5,白色,具内折的小舌片,其先端钝,子房下位,2室,密被白色疣状突起,花柱2,基部圆锥形,果期伸长而不弯。双悬果椭圆形,背部稍扁,冇疣状突起或无,成熟后裂开成二分果[3-4]。花期7-8月,果期8—9月。防风需要2年完成1个生长发育周期,均自然越冬。人工栽培防风播种后的第1年只进行营养生长,以莲座形态,叶丛生,不抽臺开花,田间可自然越冬。经过冬春季气候适宜时返青,植株生长迅速,并逐渐抽茎分枝,开花结实。赤峰地区花期7—8月,果实期8—9月。全生育周期需要200d以上。2栽培技术2.1选地做床种植防风应

4、选择地势高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土壤pH值5.5〜6.0的耕地为宜。秋整地,深翻,粗耙,春施肥,施二较600kg/hm2或复合肥225kg/hm2,用旋耕机将肥料充分旋于土壤中。床宽1.2m,床高30~40cm,作业道40cm,苗床达碎、透、平。2.2播种米用春播、秋播均可。春播5月20日至6月10H,秋播9—10月。播前种子用清水浸泡1d后捞出,保持湿度。种子开始萌动时播种。采用人工播种。按行距30cm在床面开沟条播,沟深2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稍加镇压。有水源的可以进行喷灌,

5、以保持土壤湿润。用种量15〜30kg/hm2o2.3田间管理采用人工松土除草,除草不受遍数的限制。杂草要除早、除小、除净,切不可形成草荒时再除草。除草时用小锄松土,破除土壤板结,消火萌芽杂草。苗高5cm时,按株距7cm定苗;苗高10cm时,按15cm株距定苗。苗最好间成拐子苗。第1年在每床一边底角掩种玉米,株距25cm左右,第2年在2个床的外边底角掩种玉米,株距25〜30cmo二年生植株除留种外,发现抽薑应及时摘除,以免消耗养分而影响根部发育及根木质化,失去药用价值[5]。播种后至出苗前需保持土壤湿润,促使出苗整齐。防风抗旱能力强,一

6、般不需要浇灌。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止积水烂根。2.4病虫害防治在白粉病防治上,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发病前喷0.3°BQ石硫合剂,生育期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斑枯病可选用70%代森镒锌可湿性粉剂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药剂应轮换使用,每10d喷1次,连续2〜3次。根腐病防治上,发现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病株周围撒上石灰粉消毒。黄风蝶5月开始危害,在防治上,人工捕杀;幼龄期喷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黄翅茴香

7、螟现蕾开花期发生,在早晨或傍晚用2.5%漠氧菊酯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10d喷1次,连喷2〜3次。2.5收获与加工播种2年后即可收获,收获时间在秋季或春季萌芽前均可采挖,一般以秋季采收为佳,时间在10月中下旬,人工用铁锹挖取,用刀切去芦头,除净残茎、细梢毛须及泥土,晒至9成干,按粗细长短分别捆成250g小捆,再晒干或烘至全干即可。要求以身干、无虫蛀、无霉变,无须根及毛头根条粗壮,断面皮色浅棕色,木质部浅黄色为优。3参考文献[1]张谦,姜立祥,李佳.防风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41-142.[2]卜金祥,

8、土继涛,马金萍•药用植物“防风”栽培技术[J]・中国城市林业,2009,7(6):74-75.[3]施春亮,刘庆巍•防风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9(3):8-9.[4]叩根来,李敏•防风无公害栽培技术探讨[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