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朱立元4

美学·朱立元4

ID:42938253

大小:4.23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9-26

美学·朱立元4_第1页
美学·朱立元4_第2页
美学·朱立元4_第3页
美学·朱立元4_第4页
美学·朱立元4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朱立元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节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史天人合一一体圆融意识酝酿:原始社会的传说时代“第一把石刀”:安徽繁昌“人字洞”(距今约200万年)山顶洞人的初始串饰:史前艺术的萌芽龙飞凤舞:西方与东方部落图腾(龙蛇VS玄鸟)伏羲制易(从图腾到符号)“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传》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庖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周易源流:三皇之书——“三坟”天皇《山坟》人皇《气坟》地皇《形坟》五帝与五典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夏:先秦美学观念的蕴蓄阶段商:先秦美学观念的萌动阶段西周与春秋:先秦美学观念的汇聚融合阶段春秋战国之交:先秦美学思潮的勃兴阶段(道、儒、墨)战国:中期:先秦美学思潮的展开阶段(孟子、庄子、屈原)后期:先秦美学思潮的高峰阶段(荀子、韩非子、《吕氏春

3、秋》所代表的杂家)从建安风骨到盛唐气象——魏晋隋唐美学思想人物的品藻内涵:对人的风采、风姿和风韵的审美评价。美学上的人物品藻发生在魏晋时代。背景人的觉醒文的自觉一、晋人之美晋人的美是魏晋时代美的高峰。渊源:早于晋代“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相术:面相之术,通过人物的体貌特征判断人 的祸福贫富、荣辱盛衰。“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王充《论衡》《骨相篇》直接联系特点特点政治学的人物品藻美学的人物品藻《人物志》《世说新语》汉代人物品藻魏晋人物品藻从《人物志》到《世说新语》人才

4、选拔的标准原则:识人应听其言且观其行;不仅要看其外貌,而且要看其内在气质。把人物分作“三材”、“十二流品”,圣人是最高理想,英雄次之……晋人的美:追慕光明鲜洁、晶莹发亮的形象。王羲之称杜弘治为“神仙中人”“面如凝脂,眼如点漆。”-----《容止》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容止》《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如《容止》《世说新语》手的白皙玄学:关于玄远哲理的学问。〈容止〉:王夷甫容貌

5、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脸的白皙〈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面。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两则故事:品题:以生动形象、隽永凝练的语言 说明一个人最本质的特点。(比如:清蔚简令、温润恬和、高爽迈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拓本竹林七贤:阮咸、刘伶、向秀、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风下,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世

6、说新语》《容止》嵇康可谓魏晋奇才,精于笛,妙于琴,还善于音律。最著名:《广陵散》涡阳嵇康墓嵇康《广陵散》2、美是不可抗拒的《世说新语》记载因美丧命:“看杀卫玠”因美保命:李势妹妹的故事“肤清”:人外在的姿容“神清”:人内在的才情人物品藻要形神结合与晋人优美自由的心灵最为契合的艺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3、“肤清”和“神清”王羲之神龙兰亭序帖卷(东晋书法家)特征: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纵24.5厘米*横69.9厘米28行,三百二十四字行书行书《鸭头丸帖》草书《中秋帖》《二十九日帖》王献之书法作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世

7、说新语》(《容止》):对人物神韵的赞赏:海西时,诸工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气象”:人格魅力、人格感召力魏晋人对外发现自然美,对内发现人情美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容止》)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容止》)人物品藻在玄谈中进行,浸润着晋人空灵的精神、幽深的哲学意味和宇宙的深情人物品藻以审美的语言,对人物的外貌和内心进行审美评价文学美的自觉“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摇荡性情”(钟嵘·诗品序)“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8、陆机·文赋)“物色”(自然之美);“神思”、“风骨”、“隐秀”(文学之美)(刘勰·文心雕龙)艺术美的自觉音乐:嵇康《声无哀乐论》绘画:顾恺之“传神写照”……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世说新语》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关、董、巨等山水画境界的绝妙写照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