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ID:42949867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1页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2页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3页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2、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品读第一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 4. 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2、5、学生质疑。6、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7.背诵此段。8、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③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④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⑤“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⑥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二、品读第二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 4.炼字:开、归、暝、发、秀、高、洁、落、出、乐。5.这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6.背诵此段。7、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

3、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③“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三、品读第三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 4. 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5.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6.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7、 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8 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9 背诵此段。四、

4、品读第四段: 1、 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 学生串译。 3、先朗读(勾划出山间夕照的起止句),后分析,再背诵。4、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6、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②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五、总结课文内容 醉翁亭记欧阳修醉景:山水、朝暮、四时以醉写乐太守醉醉人:滁人游,众宾欢乐中含悲醉情:与民同乐醉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文美我们醉句式灵活,对散结合情美

5、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