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

ID:42952538

大小:111.2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3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_第1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_第2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_第3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_第4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2复习练案〔提素能〕一、选择题1.(2016・惠州4月模拟)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Z路”传到屮国,在屮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导学号38852192(A)A.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B.近代化史观下屮国社会日益进步C.整体史观下世界联系口益密切D.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解析]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在丝绸Z

2、路的影响下屮国与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发牛了变化,突出了社会史观下人们生活更加丰富,故A项正确;材料没冇涉及到近代化,故B项错谋;材料虽然提到了通过丝绸之路各地之间加强了联系,但强调的重点并不在于各地联系的加强,而是人们牛活方式的变化,故C项错诜材料没有体现出各种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故D项错误。2.(2016•荷泽5月模拟)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疔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规定一律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

3、明朝中期以后导学号38852193](0)A.出现“计工受值”的雇佣关系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明代出现“纳银代役”没冇反应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仅是各地至京的轮班匠,没有关于私营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说明这一政策顺应了商站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纳银代役冇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

4、纳银代役的出现,D项表述因果倒置,故D项错误。3.(2016•广安二诊)卜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价格地区价格江苏米谷每石1.5~1.6两白银山西(部分地区)米每石1.5〜2两白银湖广米每石1.4〜2两口银山东(兖州、泰安)米每石1.4〜1.8两口银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D)A.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氏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C.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耍商品D.南北地区Z间的商业联系加强[解析]表格中的数据只是表明当时的南北方粮价基本接近,并无南北方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逐渐

5、趋向平衡,宋代Z后经济重心完全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故B项错谋;表格中涉及的只是当时南北方的粮价数据对比,表格屮缺乏粮食Z外其他商品进入市场的相关数据,所以不能得出粮食人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的结论,故C项错误;山于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加快了南北方之间的粮食流通,从而使南北方粮价趋向平衡,故D项正确。4.(2016•德阳二诊)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Z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C)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

6、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解析]题干中提到的盟约并不是工商食官制度瓦解的原因,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并不能说明其就是重视商业发展,故13项错课;题干中“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说明商人经营白主性增强,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収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并不能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故D项错误。5.(2016・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模拟)明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市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

7、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栽桑以四年起科。又种桑,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棉,岀麻布、棉布各一匹”。明太祖这一规定客观上(A)A.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B.说明当吋的农业税繁重C.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D.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解析]明太祖的这一规定,使农户不得不从事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桑、麻的大量种植,使更多的剩余产品被投入了市场,增加了商品的数最,同时又使手工业获得了丰富的原料,使更多的手工业产品被制造了出來并投入市场,加速了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中只是提到对桑、麻、木棉的征税,难以体现农业税繁重,排除B项;C项与材

8、料信息关系不大;D项与史实不符。6.(2016-贺州4月模拟)清代,广东成为严重缺粮省份。雍正时有人说,广东“即丰收而乞汆于(广)西省犹不下一二百万石”:乾降后,广东尚冇进口洋米。这一情况的发生表明当时广东(C)A.自然灾害较为严重B.赋役改革成效不大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