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八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八月月考语文试题

ID:42959669

大小:10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23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八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八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八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八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八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八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0届高三八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王羲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

2、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神出古异,淡不可收”。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

3、:“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现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然而“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

4、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晋人王荟说得好“酒正引人入胜地”,这使人人能自远的酒正能引人入胜地。这胜地是什么?不正是人生的广大、深邃和充实?  (摘编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就能创作出艺术作品。B.以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呈现着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C.与物象形成距离,使物象孤立绝缘,自成境界,美感才有可能产生。D.美景的诞生,除了依靠外界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心灵内部的“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借助“

5、空”这个抽象的概念,阐释、分析了美感诞生的条件。B.文章中举舞台的帘幕、建筑的台阶、栏干等例子意在说明距离产生美。C.文章多处引用表明其美学观点是在具体分析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D.文章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了艺术境界中“空”与“实”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坡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B.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是强调物我交融的创作原则。C.司空图“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强调人的境界和品格对艺术的影响。D.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说明人类语言的局限性。(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6、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2018年8月30日)材料二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一个开放多

7、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以文化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