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有感9篇

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有感9篇

ID:42960536

大小:39.2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9-23

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有感9篇_第1页
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有感9篇_第2页
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有感9篇_第3页
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有感9篇_第4页
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有感9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有感9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有感9篇篇一前几个月看了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是写78年到08年的企业史,书中提到了很多企业和企业家鲜为人知的故事)上下两册,总的感觉就是感慨万端,悲喜交加。感慨的是30年的改革开放史,与其说是改革史,还不如说是一群食螃蟹者的创业史。但可惜的是,当初成功的创业家在30年后却寥寥无几,这当中固然有体制的限制,不成熟政策的扼杀,但其中也有草根创业家的一些劣根性,如成功后不思上进,贪图享乐,挥霍无度等,但总的是来说就是,我们在变化过程中却忽视了变化,错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必然,没有根据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自己努力或专注的方向。悲的是,第一代创业家,在中国的现代商业史上可以说他们

2、就是现代商业的启蒙者,但是却一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如当初的傻子瓜子年广久,无数徘徊于体制外的倒爷,当然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投机倒把分子,但并不排除,他们就是现代商业的真正开启者,(个人认为之所以有投机倒把,主要是受体制内购销政策的限制,流通得不到当权者主流政策意识的承认和重视),但事实上他们却是一群既作榜样(好的)又作典型(不好的)的可怜人,总是处于担惊受怕的境况。更可悲的是,等到企业家成为社会新贵的时候(那是90年代末期的事了),主流的媒体,急躁的人们却早已把那一群启蒙者给忘了。个人所悲的就是,我们的民族何时成了一个急功近利、整体浮躁的民族,竟忘记了“喝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难道真如吴晓波先

3、生在书中所言,由于我们走得太远了,以至于把当初之所以出发的目的给忘了。喜的是,有人替我们作了一个历史总结,确切地说,那更像是历史重演、回放,清楚地为我们再现先辈们的血汗史、创业史。当初司马迁写史记时也没有忘记专门安排一章《货殖列传》,而那正是“仕农工商,商为下”的时代。今天市场经济虽早已深入人心,商品经济如火如荼地发展,但是,关于中国的商业史,除了杨小凯教授写的晚清、民国、新中国经济史外,难以找到更多,可喜的是,《激荡三十年》填补了这个空白。更为难得的是,不知吴晓波先生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他在书中,专门安排了一节来写一个平平凡凡的白芳礼支教公司(被中国数千万网友认为是最有机会“感动中国”的,

4、却最终没有获评的一个数十年来从没有停止过支持教育的平凡三轮车夫),在商业气息浓厚的财经类著作中穿插了非常感性的人文精神(是目前为止纪念这位平凡天津人的最高礼待),在铜臭味十足的赚钱世界中洒下了点“真、善、美”。正如他所言,市场经济的发展似乎与伦理道德的丢失是相伴而生的。而实质上他想做的就是,希望以自己的绵力改写这个历史轨迹。熊彼特有句“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当今世界一切都在变化,以至于有人说整个世界唯一的不变只有“变化”,在变化如此多端的世界,如何理解这个社会,如何理解中国的经济,我想我们需要好好地补上这一课。但

5、历史只有事实,我们能做的只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细想一下,那句“没有历史包袱会走得更远”的说法,似乎难以成立。为何中国总有写不完的企业败局,我想,可能与我们忽视了某样东西有关。而那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除此之外,其实看完上集时,还有一篇读后感。再次把他拿出来,算是对各位的支持表示感谢。谢谢你们。同时,也是借机向各位推荐一下这本书。篇二一口气读完了吴晓波先生花了四年时间来完成的又一力作《激荡三十年(上)》,这本书是在07年的1月分出版,也就是说距今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这本书已经成为了很多重点大学研究生导师推荐给研究生的读物,因为这是一本关于改革、关于发展、关于企业、关于企业家命运的历史

6、。吴晓波先生为我们重回历史打开了一扇小窗,通过它,你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跌宕起伏,企业及企业家的命运如何随历史大潮起起伏伏,更重要的是,他将有助于加深你对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理解。从字里行间,你可以把握到中国改革开放燥动的脉搏,窥视到中国历史前行的轮辙,领悟到企业成长的真谛。可以说,不读此书,将会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要想成为中国下一代的商界精英,必须对中国过去的企业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一场没有计划的运动,有的只是中央领导简单的追求,因为中国的国情实在特殊得让一群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人也有时会束手无策,他们只想让中国

7、早一点富强,人民的生活好过一点而已。从文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改革是始于思想解放的,往往思想解放一旦被提到政治层面,接下来必定是轰轰烈烈的改革春雷,1978年如此,1992年如此,2008年看来又如此(很可能是政治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预兆)。然而,中国的改革并非如中国官方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是中央决策层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产物,其实不然,历史以真相告诉我们,中国的改革往往是由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引爆的,是由一步步无奈的抉择所组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