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

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

ID:42964135

大小:344.3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26

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_第1页
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_第2页
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_第3页
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_第4页
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起因和过程,下面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回答一下。(教师问,学生答)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教师从各个角度归纳、板书,并穿插对学生的提问)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三条意义。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年代、起因、过程和意义好好复习一遍。等会儿,我们要一起做个练习。(学生看书复习,教师巡回检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师:我们在上周已经看过一部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电影。今天我建议根据这部电影来讨论一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可以吗?生

2、A:当然可以,不过,瞧着人的后脑勺讨论问题好象很困难。生B:我们把课桌摆成一个圆圈怎么样?师生:OK!(师生共同把课桌摆成一个圆圈)生C:坐在一个圆圈里感到挺滑稽。生D:课堂好象不同了。生E:我喜欢这种课堂。生F:就象在家里一样。生G:你家有这样大?生F:哦,没有这么大。(在学生议论过程中,教师保持着微笑,并不时点头表示赞同)生A:老师,我们现在应该怎样讨论?师:我想,可以从很多途径开始。生B:我认为,我们应该成立一个小组,由小组来决定该讨论什么和怎样讨论。师:对小组做出决定的方式,我很感兴趣。但是,现在是不是可以决定讨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呢?生E:我不同

3、意。我觉得还应该继续讨论坐在一个圆圈中的感受。(学生继续议论)生A:我认为我们应该讨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了。生D:不,我认为应该先谈谈影片中演员的表演。生F:还有拍摄技巧。生(大多数):同意!(学生继续讨论有关影片的问题,教师也参与议论)生C:现在看来应该讨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了。生B:我们需要做出一个小组决定。生A:让我们一致赞同:讨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生(全体):赞成。生C:老师,能不能先向我们谈谈你的看法。师:我不认为我有标准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吧。(师生共同讨论,观点不一,教师均以鼓励)“空气中存在着水蒸汽”的教学过程1、教师指引学生

4、在生活中注意天气寒冷时窗玻璃上的云状花纹、一杯冰水留下的一个水圈、对着镜子呼吸留下的雾气。课堂上提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2、将一些锡罐和立方体的冰块交给学生,让他们把冰块放进锡罐并用天平称称量一下加了冰块后的锡罐重量。3、要求学生观察锡罐外侧有什么现象产生。4、要求学生描绘他们的所见:“雾”“水滴”“锡罐底部的水圈”等。5、询问学生:从他们的观察中可以做出什么推断?回答“液体是来自空气的水”,6、给学生另一种选择:它会不会是另一种液体?它是不是来自这个锡罐?人们怎样检验一个推断是否正确?7、要求学生检验:“有什么根据说这种液体是水”8、思考1:如果水是从

5、锡罐中出来的,那么把水抹去后会怎样呢?回答“锡罐会轻些。”9、思考2:如果水来自罐外的空气,当它们聚集到锡罐上面以后,锡罐的重量又会怎样?回答“锡罐的重量会增加”。10、引导学生利用天平称检验。11、要求学生陈述:①观察到什么;②做出什么判断;③怎样检验自己的推断。12、向学生呈现另一个新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①他们所观察的;②他们所推断的;③他们对推断所采取的检验方法等三个方面来做出完整的陈述。生产课本的工厂1、让学生查看自己用的课本是哪个印刷厂印制的。2、提供反映印刷厂生产流程的图片,让学生按照图片画出简单的印刷流程图(以车间名称或工序名称表示均可)。3、学

6、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4、将学生过去的各种作业发还给他们。要求他们通过分工合作制作成一本书。5、各小组讨论怎样分工合作,确定工作程序。6、各小组制作书本,并绘制出本组的工作流程图。7、各组展示自己的工作流程图,并交流分工与合作以及科学制定工作流程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体会。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分工与合作以及科学制定工作流程的普遍意义。小学《语文》“两个银元”的教学过程1.复习检查。2.引人新课:简单介绍时代背景、故事情节。3.讲读课文。①分段。②朗读。③讲解生字、新词。④划出重点词句。⑤归纳段落大意。⑥归纳中心思想。4.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5.朗读

7、课文:分段读、全篇读、分角色读。6.小结,布置作业。小学《语文》“两个银元”的教学过程师:我们都预习过“两个银元”这篇课文,大家觉得还需要老师讲些什么?生A:我们都懂了,不需要再讲什么。生B:我想知道:“什么是银元?”生C:还有银元是怎么来的?生D:还有,一块银元抵人民币多少?师:大家都想了解这些问题吗?生:对!师:对于第一个问题,老师可以帮助你们解决,因为老师身边正好有一块银元。(教师拿出银元,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同学展示。)师:对于第二、第三两个问题,老师也没有把握作出正确回答。但是,老师可以和大家一起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共同讨论、商量,最后形成了解决问

8、题的访案:①到阅览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