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医学救援与院前急救介绍

灾难医学救援与院前急救介绍

ID:42967868

大小:398.3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6

灾难医学救援与院前急救介绍_第1页
灾难医学救援与院前急救介绍_第2页
灾难医学救援与院前急救介绍_第3页
灾难医学救援与院前急救介绍_第4页
灾难医学救援与院前急救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灾难医学救援与院前急救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灾难医学救援与 院前急救介绍主讲人:一、灾难医学救援现状:人类进入现代信息化、工业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灾害事故不断发生,人们比任何时候更容易受到灾难的伤害。如战争、地震、海啸、核泄漏、生产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交通事故伤害、各种传染病大流行的伤害、各种火灾水灾等等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挑战,现在各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建设和处理。灾害引发的紧急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样的,危害是直接的,发生是隐蔽的,表现是突然的,要求必须做到“快速反应

2、、及时准确、高效”地进行处理。现代灾难医学救援要做到“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其中急救社会化就是要做到全社会都要动员和参与,知识普及化就是要突出对医护人员的强化训练外,也要把简单的急救知识(自救与互救)向公民进行普及,其目的是为争取医护人员到达现场赢得时间。二、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灾难性医学救援的具体体现。院前急救更具社会性、广泛性、风险性。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更多的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开通、创伤处理等技术。院前急救非标准化的后果就是医疗纠纷的增长,这点与医院内处理病人不同,

3、要求急诊医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判断病情,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给予适当的治疗。如果在几分钟内没有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就可能带来不可逆的损害。1、院前急救特点:时限性强、环境复杂、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⑴由于急诊病人时限性强,要求在询问病史、体检时要有的放矢,目的性要明确,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要进行重点监测及早期预警评分。⑵环境复杂多变:如发生在工厂、学校、街道、山区、农村、城市、单位、学校、河流等。⑶病情变化快,病种广泛而复杂:如心、脑、肾、四肢等复合伤,各种呼吸道、消化道、心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并发症同时存在

4、等;⑷死亡率高,医疗纠纷多:尤其是发生在战争和大的自然灾害时往往伤亡惨重。医疗纠纷多,主要是病人病情危急、变化快,医务人员来不及赶赴现场或限于条件、设备、技术等原因发生病人死亡,引发家属不满,产生医疗纠纷。2、院前急救方法:⑴医护人员首先要快速到达现场进行施救;⑵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而致群伤时,首先要进行检伤分类,本着“先救命、后治病、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检伤分类如下:Ⅰ类:用红色标志带表示。属于急危重伤,必须立即抢救,如休克、大出血等;Ⅱ类:用黄色标志带表示。属于中、重度伤,要优先抢救,如非窒息性胸腔伤

5、、小面积烧伤等;Ⅲ类:用绿色标志带表示。属于轻伤,要进行相对治疗处理的病人,现场可暂缓急救的病人。Ⅳ类:用黑色标志带表示。属于致命伤(死亡)病人,按规定程序对死者进行处理。医疗救护人员要分为五组:一是检伤分类组:专门负责伤员的检伤分类;二是危重伤员救治组:负责Ⅰ类伤员的救护;三是伤员后送组;负责Ⅱ类伤员的后送工作;四是诊治组:负责Ⅲ类伤员的救护与治疗;五是善后组:负责Ⅳ类伤员的善后工作和后勤保障联络等工作。3、院前急救的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先重后轻,先急后缓。4、院前急救的核心技术:⑴现场急救技术:现场急救

6、是院前急救的首要环节,是整个急救医疗体系的第一关,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存率和致残率,必须牢牢抓住重点环节进行处理。①快速判断病情(诊断);②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开放气道、清除鼻口腔异物,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气,使用呼吸兴奋剂,进行人工呼吸等;③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对高血压、心衰、心梗、心律失常及心搏骤停的紧急处理,其中心脏呼吸骤停要迅速有效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三、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几个主要变化介绍:1、生存链的改变:由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⑴早期识别与呼叫:即快速诊断后呼叫急救系统并

7、早期到达;⑵早期CPR:强调尽早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仅做胸外按压。⑶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尤其是目击心脏呼吸骤停的病人,早期除颤效果好,成功率高。⑷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如气管插管等;⑸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复苏后处理)。2、几个数字的变化:⑴胸外按压频率由原来6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⑵按压深度由4-5cm改为“至少5cm”;⑶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秒;⑷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98%;⑸控制血糖不超过10mmol/L,但应避免低血糖发生;⑹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

8、,CPR流程由ABC改为CAB;⑺按压与呼吸比不变(30:2)⑻除颤能量不变;⑼肾上腺素用量不变;四、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新认识高质量心肺复苏有5个要素:重视早期除颤;强调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重视复苏后综合症的处理。1、早期人工呼吸不必要或有害:主要原因是心跳骤停早期不缺氧,口对口人工呼吸送入身体的氧浓度低,且耽误胸外心脏按压的时间。2、心肺复苏流程由ABCD改为CABD或DCAB,在人工呼吸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