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发展

中国区域发展

ID:42968949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中国区域发展_第1页
中国区域发展_第2页
中国区域发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区域发展》作业瞿玉兰教育学院学前3班130111451一、试述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沿海地区受殖民入侵早、因此对外开放的也比较早、较早的接受了外来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经济发展方式。此外,沿海地区毗邻海岸对外交通便利、而又是改革开放中首批划定的对外开放的区域。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比较晚、而且交通不如沿海地区便利、因此与其经济发展与沿海地区冇一定的差距。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迅速,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科技教育水平高,对

2、外开放程度高。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相对缓慢,自然条件较差,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科技教育水平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发展迅猛,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西部地区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区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3.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

3、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冇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是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t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來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

4、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朵,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述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

5、,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南涝北旱:我国隶屈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急,乂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2.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从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等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6、。城乡居民在财富方面的差距比在收入和牛活消费方面的差距表现更为显著。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政策的“非农化”偏向突出,城乡在社会发展方而的差距大于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尤其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差距最为突出。城乡在投资领域的巨大差距,是导致城乡在经济尤其是社会发展方面差距的最直接的因素。二、试述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大,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

7、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乡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2.57,1983年一度缩小为1.82,此后就不断扩大,2003年扩大为3.231;已超过改革开放初期。假如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福利和补贴,而农民收入屮包括生产经营支出等因素,实际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6:1。1.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3•城市的道路、通信、一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4.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5•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

8、岀孑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