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特色疗法

内科特色疗法

ID:42978446

大小:7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3

内科特色疗法_第1页
内科特色疗法_第2页
内科特色疗法_第3页
内科特色疗法_第4页
内科特色疗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科特色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中药湿敷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应症]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禁忌症]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操作规范]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

2、,保持湿润及温度。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注意事项]l.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二、中药灌肠由药物缓慢灌入直肠,对直肠粘膜刺激减少,便意感碱轻,药物存留时间延长,吸收增多,且对发热

3、病具有物理降温作用。针对不同患者个性化使用中药直肠滴入,从而能更好达到治疗目的。该法操作简单方便,可减少损伤肛门直肠粘膜,均不会引起病人不适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适应症]小儿肺炎、高热、急性菌痢、慢性结肠炎等[禁忌症]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病人禁用灌肠治疗。[操作规范](1)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以清洁肠道,便于药物吸收,尽量不采取大量不保留灌肠,以免刺激肠蠕动,使药液不易保留。(2)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及方法。(3)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

4、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4)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5)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活塞,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压力要低,以便药液的保留,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6)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7)整理床铺,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5、8)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卧位插入的深度。(2)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3)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4)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5)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三、薰洗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

6、疗方法。[适应症]治疗消渴筋痹及消渴脱疽等[禁忌症]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3.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4.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5.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

7、。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6.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7.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8.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8、。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四、刮痧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