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扼杀了红孩子——红孩子最后是死在了CEO的梦想实验上

到底谁扼杀了红孩子——红孩子最后是死在了CEO的梦想实验上

ID:42982779

大小:46.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4

到底谁扼杀了红孩子——红孩子最后是死在了CEO的梦想实验上_第1页
到底谁扼杀了红孩子——红孩子最后是死在了CEO的梦想实验上_第2页
到底谁扼杀了红孩子——红孩子最后是死在了CEO的梦想实验上_第3页
到底谁扼杀了红孩子——红孩子最后是死在了CEO的梦想实验上_第4页
到底谁扼杀了红孩子——红孩子最后是死在了CEO的梦想实验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到底谁扼杀了红孩子——红孩子最后是死在了CEO的梦想实验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底谁扼杀了红孩子——红孩子最后是死在了CEO的梦想实验上 一个“孩子”,曾是人人夸赞的“优等生”,短短几年之间,竟退变成前途渺茫的“落后生”,以至于在8岁时就遭到遗弃。  它就是“红孩子”。从2004年开始,凭借DM(目录销售)直销母婴用品业务,它迅速蹿红,后来向互联网转型,产品线横向扩张至化妆品、食品等家庭消费品,却从此举步维艰。9月25日,苏宁在南京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以6600万美元全资收购红孩子。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红孩子的VC股东们无一人出席。此前它共进行过四轮私募融资,总额为8000万美

2、元,北极光创投、NEA和凯旋创投是红孩子的主要投资方,共持有60%以上的股权。集体缺席或许表明,对它们来说,6600万美元的售价,并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回报。  事实上,在那之前两个月,苏宁即将收购红孩子的传言已经满天飞。那时候,李阳就不断收到朋友们的电话和短信,祝贺他接下来会有不错的收益。李阳是红孩子创始人之一。2008年底,他中途离开了红孩子,并套现了少量股权,对价是几百万元人民币。  直到目前,李阳“还算是红孩子最大的个人股东之一”。但他没有被告知,自己在红孩子的剩余股权还能带给他多少收益。很明了的是,即便是那些拥有“优先清

3、算权”的VC,也可能收不回全部的本钱。  “我最郁闷的是,如果这个企业是在我手里做败的,我把VC的钱挥霍了,最后企业卖了,我一分钱也拿不到,我也甘心。但在我走的时候,这个企业已经做得相当牛了,基本上做到了中国第一了。在零售行业,你想把企业做好挺难,但你要把企业做败更难(现在有人做到了)。”10月中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电话那头的李阳,语气有些激动。  不难理解李阳的“心有不甘”。2004年,红孩子以“目录+网络”的方式,开始涉足母婴用品零售时,刘强东刚刚注册了“京东商城”域名,当当也才获得第二轮融资。2008年李阳离开时,红

4、孩子依然与京东、当当营收规模相当,分别为10亿、13.2亿和7.6亿元,一度被外界称为垂直电子商务市场的“三驾马车”。  不过,今天的红孩子与京东、当当,已经明显不在同一量级了。据苏宁的公告,2012年,红孩子营收预计将为10亿至10.5亿元,而后两者2011年的营收,就已分别达309亿和36亿元。而当年同样以目录直销母婴用品起家,并与红孩子直接竞争过的爱婴室,2012年7月已递交了在深交所上市的申请。  在同行、供应商以及李阳眼里,苏宁以6600万美元收购红孩子“是个不错的价格”,甚至有人认为苏宁“买贵了”。“我们替红孩子感到

5、惋惜,已经是两三年前的事了。”一个红孩子曾经的奶粉供应商骆启迪(化名)对本刊记者称。  回忆起2008年之前的红孩子,一位离职员工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来形容其盛景,但让她惊讶的是,转眼间就“呼剌剌似大厦倾”了。命运如此沉浮背后,红孩子经历了什么?到底是谁,扼杀了这个曾经的电商希望之星?  崛起  2003年,王爽在北京开了一家母婴用品零售店,很快就实现了盈利。这让王爽格外惊喜。她开始与丈夫李阳分享起做“目录销售”的想法,后者是军人出身,那时正在经营一家广告公司。2004年春节刚过,李阳就完成了“目录直销母婴用品”的市场调查和

6、商业计划书的撰写,3月份,他就关掉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与三个朋友一起成立了红孩子。  先被李阳找来一起创业的是杨涛,他们各向红孩子投入60万元,后来他们又引入了另外两名伙伴郭涛和徐沛欣,二人分别投入了40万元,因此,他们四人在红孩子的持股比例为3:3:2:2。最初,只有李阳和杨涛在参与公司运营,徐沛欣及郭涛,更多地扮演了“财务投资人”的角色。  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是,红孩子靠着一本琳琅满目的产品手册,迅速蹿升为母婴市场的新星,第一年就实现营收600万元,第二年4000万元,第三年1.2亿元,第四年4亿元。  可以说,红孩子赶上了DM

7、在中国市场的最后辉煌。那时候,虽然当当网、贝塔斯曼在线、卓越网和eBay,已经让“电子商务”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但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对于中国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依然是一个陌生的方式。正因为如此,日后几乎被电子商务全面替代的目录销售,当时依然拥有巨大的市场。  那时候,同样通过DM直销,麦考林、爱婴室、小康之家等都在迅速壮大。“(母婴用品)需求本身是存在的,DM是无店铺销售,比零售店有成本和价格优势,关键是我们通过DM将信息传递给更多人,而且我们可以送货上门,产品也越来越完整。”爱婴室创始人兼总经理施琼,如此分析当年母婴DM的迅

8、速崛起。  今天,施琼有些庆幸的是,爱婴室当年没有继续做DM,否则肯定做不过红孩子,“一是因为对方DM确实做得水平高;第二,红孩子最初的管理团队很合理”。  红孩子的确创造过多个第一。它是母婴B2C领域第一个拿到风投投资的,2005年底,红孩子出让30%股权,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