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植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墙体植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ID:42983029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墙体植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1页
墙体植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2页
墙体植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墙体植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墙体植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对主体框架结构及框剪结构而言,填充墙体砌筑前,墙体锚拉筋的设置多采用建筑植筋锚固技术,而圈梁、过梁及构造柱钢筋的留设多采用在混凝土框架柱、框架梁及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时埋设插筋,砌墙时再进行焊接或搭接。若主体施丁期间,也对墙体锚拉筋进行预埋,则混凝土浇筑时,因锚拉筋数量多,埋设速度慢,且易出现位移。预埋部位的模板还不易拆除,拆模时极易造成模板破坏,不利于模板周转使用,于是常采用现场植筋。但通过现场检查和试验,往往发现部分锚拉筋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从而对墙体的抗震能力造成了影响。通过现场观察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2、方面:植筋时,在框架柱及剪力墙上钻孔的深度不满足要求。在植筋队伍进场后,没有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盲目进行钻孔,钻孔过程屮,当遇到碇框架柱竖向钢筋、剪力墙屮的暗柱钢筋(或竖向分布钢筋)及箍筋时,便停止钻进造成钻孔的深度不够(通常约15〜30mm),钢筋植入后,用手轻轻晃动,便会出现松动现象其抗震性能可以说是形同虚设。若在钻孔过程中,遇到钢筋而继续钻进时,则钻孔的难度将会增大,同时会把箍筋截断或把主筋钻伤,会直接影响主体结构的抗震效果。因此在钻孔前,应结合砌块的种类、规格尺寸、灰缝的厚度等确定墙体锚拉筋孔洞的竖向标高位置。再依据框架柱、剪力墙中的钢筋(主筋及箍筋

3、)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去确定锚拉筋孔洞的水平位置。把水平位置及垂直位置确定后,锚拉筋的具体位置便可准确的确定下来。在钻孔的过程中,不会再出现因为钢筋的位置而影响钻孔的深度,电钻便能很顺利地钻到需要的深度。植筋时,钻头的直径与所植钢筋的直径不相匹配,偏大或偏小。原因植筋人员所带的钻头数量不齐全、干活随意性大,所用钻头与锚拉筋直径不相匹配,钻出孔径偏大或偏小;现场管理不到位,中间检查环节缺少。通常情况下,锚拉筋的设计为C6,但钢筋出厂时均为C6.5,在盘圆钢筋调直过程中直径一般在C6〜6.5之间,因此若采用直径为8mm的钻头钻孔,则植筋胶注入后锚拉筋便可

4、轻松的插入植筋孔内,且又能保证钢筋周围被植筋胶均匀包围。从而使锚拉筋、植筋胶、所钻孔壁间形成可靠的连接。植筋时,所钻孔道内的粉末没全部清除,清孔不彻底。通常情况下,钻孔完成后,应用带有胶管的风机向孔内吹风,确保孔道内的粉末能被全部吹出,孔内干净。若孔内粉末清理不彻底,植筋胶注入后,钢筋插入孔内植筋胶溢出,不仅浪费植筋胶,同时在孔道的根部及底部由于粉末的存在形成了隔离层,减小了植筋胶与孔道的粘接面积,影响了锚拉筋与主体结构间的粘接程度。植筋时,所采用的植筋胶质量差,或植筋胶注入孔内数量少,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植筋胶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筋效果。若植筋胶的质量不好

5、,在现场拉拔试验时,或在抗震过程中,易在植筋胶与钢筋Z间、植筋胶与孔壁之间、植筋胶粘接层内部出现由于粘接力低,钢筋试验结果不满足要求,降低墙体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影响抗震效果。同理,植筋胶的数量不足同样会造成锚拉筋与植筋孔壁间出现空隙,减少接触面积,降低锚拉筋的使用效果。其他原因,如二次扰动等。钢筋植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筋胶逐渐固化,同时产生强度并逐渐提高。就像混凝土的浇注一样,在浇筑后需要一定时间去凝结硬化从而产/强度。若钢筋植入时间过短或植筋胶没有完全固化而砌体施工已经开始,造成植筋胶在固化期间被二次扰动,则植筋胶与锚拉筋之间的粘结力、植筋胶与孔壁Z间

6、的粘结力将会遭到破坏,同时植筋胶产生的粘结力将会被消减,从而直接影响植筋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