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

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

ID:42984258

大小:33.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_第1页
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_第2页
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_第3页
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路风雨一路歌,文化事业满园春——梓潼县“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回顾文化旅游局“十一五”以来,梓潼文化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惠民、文化乐民,不断增加文化投入,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各项文化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文化设施 逐步完善  “十一五”以来,我县逐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单位设施逐步完善,先后被评估认定为具有综

2、合功能的“国家三级文化馆”和“国家三级图书馆”。2007年以来,我县抓住中央、省、市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的机遇,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的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新建综合文化站32个,建成村文化活动室121个、农家书屋59个、乡镇图书馆2个。灾后重建稳步推进根据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期调整目标,我县文化4灾后重建共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项目35个、文化遗产(文物)项目4个、文化市场项目44个。截止2010年12月底,梓潼文化设施灾后重建

3、已完成目标任务的三分之二,完成总投资6605万元。其中,七曲山大庙抢险维修工程已全部完工;和七曲山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整合建设的洞经音乐传习所已于2010年9月开工建设;整合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剧场、县体育中心等项目的梓潼县文化体育中心已于2010年12月开工建设;32个乡镇文化站现已全部开工,竣工26个,正在建设的6个。“十一五”结束,我县文化灾后重建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文化活动 异彩纷呈  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全力办好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十一五”以来,我县在春节、元宵节、建党节、

4、国庆节以及七曲山大庙庙会期间,均举办多方面节庆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的较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每年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梓潼县庆祝建党87周年“共产党好.抗震救灾建家园”文艺展演、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春天的梓潼”大型文艺演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书画摄影展、梓潼县庆祝建党88周年文艺演出活动、“放歌祖国、唱响梓潼”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辉煌六十年、魅力新梓潼”大型书画摄影展览、“宏泰·水岸花都杯”星耀潼城——青少年才艺大赛、梓潼县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梓潼县庆祝新

5、中国成立61周年暨“感恩·奋进”大家唱歌咏比赛活动等。几年来,共举办各类大中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100余场(次),参与人员2万余人次,吸引群众累计50余万人次。依托文化骨干力量,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2008年以来,4县文化馆组织我县文艺骨干力量,组成“帝乡文化大篷车”,定期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每年送文化下乡演出20余场。文艺工作者围绕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景象,编排贴近农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  依托各类协会组织,积极开展日常文化活动。我县现有美术书法协

6、会、摄影协会、音乐舞蹈协会、老年诗书画协会、老干部艺术团等众多文艺协会组织。“十一五”以来文化部门依托这些协会,充分利用它们协调群众、便于组织的特点,广泛开展书画摄影展览、文艺比赛、演出、创作交流等各种日常群众文化活动。  文艺创作 成绩斐然  2006年以来,我县文艺创作者共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艺术作品200余件(幅),参加市以上可比性活动获奖60余项,在市以上报刊等发表作品40余篇(件)。2009年由县文化馆创作编排的歌舞小品《在希望的田野上》,获第十二届四川省戏剧小品大赛编导、编剧、演出等

7、七个奖项。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梓潼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文化市场 繁荣有序“十一五”期间,我县依据国家产业政策,采取鼓励经营和限制发展的措施,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监管”、“两手抓、两手硬”,文化市场不断繁荣和发展。截止2010底4,我县共有文化娱乐业经营户171家,涉及8个行业,从业人员达1100余人。其中,音像制品租赁出售店32家,网吧32家,电子游戏厅38家,歌舞娱乐场所20家,出版物租售店12家,打字复印店31家,印刷厂6家,演出团体6家。以上文化娱

8、乐业经营户年为国家创税费3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文化保护 扎实有效  “十一五”期间,我县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一是深入开展文物普查和保护。从2008年开始,深入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普查了全县329个行政村,实地文物调查到达率、覆盖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对文物普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举行5次文物普查成果展;二是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和申报。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进行了全面整理和归档,并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公布了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