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考

唐代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考

ID:42986873

大小:127.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4

唐代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考_第1页
唐代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考_第2页
唐代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考_第3页
唐代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考_第4页
唐代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代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辨证*提要:泾原节度使是唐代宗时设置在京西北的重镇之一。然而,今天学者很少探讨其设置的原因,传世文献又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泾原节度使,是肃代时期中央政府、京西北藩镇、宦官之间相互斗争的结果。宦官干政是其设置的外在原因。代宗与宰臣元载在除去宦官鱼朝恩的过程中,对郭子仪等藩将的拉拢、排斥和妥协,是其设置的内在原因。泾州防御吐蕃的特殊地理位置,则为元载等人借设置该节度使之名,为排斥郭子仪等人之实提供了借口。因代宗始终都参与其中,所以史家多书以曲笔,以致史书中对其设置原因出现诸多互异。关键词:泾原节度使泾州元载郭子仪泾原节

2、度使,大历三年(768)十二月设置,治泾州(今甘肃泾川)。*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宋以来陇右城市体系的形成研究”(项目批准号:09XZS009)的阶段性成果。《旧唐书》卷11《代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91页。现存文献有关其设置的原因,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旧唐书·马璘传》曰:以犬戎浸骄,岁犯郊境,泾州最邻戎虏,乃诏璘移镇泾州,兼权知凤翔陇右节度副使、泾原节度、泾州刺史,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如故,复以郑、滑二州隶之。《旧唐书》卷152《马璘传》,第4066页。《代宗实录》(见《资治通鉴》卷二二四代宗大历三年十

3、二月己酉条《考异》引文,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7204页)所载略同:“以吐蕃岁犯西疆,增修镇守,乃以邠宁节度使马璘镇泾州,仍为泾原节度使,以邠、宁、庆等州隶朔方。”这里,将泾原节度使设置的原因,归结为吐蕃侵犯边疆而泾州又临近吐蕃,需要在此派兵镇守之故。与前引《马璘传》不同的是,旧书《郭子仪传》则认为是马璘在邠州不能抗拒吐蕃。文献略云:时议以西蕃侵寇,京师不安,马璘虽在邠州,力不能拒,乃以子仪兼邠宁庆节度,自河中移镇邠州,徙马璘为泾原节度使。《新唐书》卷137《郭子仪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607页)与旧书大意皆同

4、:“议者以吐蕃数为盗,马璘孤军在邠不能支,乃以子仪兼邠宁庆节度使,屯邠州,徙璘为泾原节度使。”所以,诏马璘从邠州(今陕西彬县)移镇泾州任泾原节度使后,就令郭子仪自河中(今陕西蒲济)移镇邠州兼邠宁庆节度。与旧书《郭子仪传》恰恰相反的是,《段公别传》则认为不是马璘在邠州不能抗拒吐蕃,而是他主动地开拓边境,所以才从邠州移镇泾州。同时,为弥补邠州等地无人镇守,将邠宁庆等地让给郭子仪后,他才得以移镇邠州。《段公别传》云:马公朝于京师,以公掌留事。马璘恳奏,请以邠、宁、庆三州让副元帅子仪,令以朔方、河中之军镇之,自帅四镇、北庭之众,迁赴泾州,将以

5、拓境。代宗壮而许之。13十二月二日,朝廷以马公璘为泾原节度使。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24,代宗大历三年十二月己酉条胡三省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7204~7205页。然而,无论是旧书《马璘传》,还是两《唐书·郭子仪传》,也仅仅见于泾原节度使设置原因的记载,根本就没有涉及该节度使设置背后的重要人物。《段公别传》则道出了泾原节度使设置背后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当朝皇帝代宗。代宗还是该节度使设置的发号施令者。《册府元龟·帝王部·委任第二》可以为证:马璘为四镇北庭行营,以及邠宁节度使。代宗以犬戎浸骄,岁犯郊境,泾州最边戎寇,乃诏璘

6、移镇泾州,为泾源节度使、泾州刺史、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如故,复以郑、颍二州隶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78《帝王部·委任二》,北京:中书书局影印本,1960年,第898~899页。这就使我们清楚了旧书《马璘传》中泾原节度使设置背后的主要人物。然而,据《册府元龟·将帅部·守边》的记载,是马璘认为“犬戎犯边”,且“移镇泾州”也是其主动的结果《册府元龟》卷429《将帅部·守边》(第5111页)云:“马璘为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以犬戎犯边,移镇泾州。璘辞气慷慨,以破虏为己任。既至泾州,分建营伍,缮完战守之具,令宽而肃,人皆乐为之用。在镇凡八年,虽

7、无拓境之功,而城堡获全,虏亦不敢犯境。”。同书《外臣部·备御第五》则说:“时朝议马璘孤军在邠州,不足捍蔽”《册府元龟》卷992《外臣部·备御第五》(第11655页)云:“代宗大历三年十二月,以吐蕃岁犯西疆,乃以邠宁节度使马璘为泾原节度使,镇泾州,以邠宁等州隶朔方。时朝议马璘孤军在邠州,不足捍蔽,遂徙郭子仪军自河中居邠,仍兼邠宁节度,令马璘居泾。自是京师宁宴。”云云,则使我们明白了旧书《郭子仪传》中设置该节度使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身为中书侍郎的元载。《新唐书》卷145《元载传》,第4712页。《资治通鉴》可资为证:元载以吐蕃连岁入

8、寇,马璘以四镇兵屯邠宁,力不能拒,而郭子仪以朔方重兵镇河中,深居腹中无事之地,乃与子仪及诸将议,徙璘镇泾州,而使郭子仪以朔方兵镇邠州,曰:“若以边土荒残,军费不给,则以内地租税及运金帛以助之。”诸将皆以为然。《资治通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