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学质量引领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强化教学质量引领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ID:43003692

大小:18.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5

强化教学质量引领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_第1页
强化教学质量引领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_第2页
强化教学质量引领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_第3页
强化教学质量引领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强化教学质量引领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华县2016年学校管理调研材料强化教学质量引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叶平和当下与学校内涵发展关系密切的词语之一就是学校教学质量,而内涵发展更是一种追求教学质量的发展。所以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坚持内涵发展,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内涵发展的认识和水平,进一步坚定内涵发展的理念和道路。尤其是构建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就更需要坚持内涵发展。对于正处在全力实现“美丽校园,幸福师生”江华民族教育梦关键时期的江华教育人,除了走强化教学质量引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之路,别无选择,亦无他途。

2、一、强化教学质量引领,就要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质量观教育质量的提高应体现对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上:每一位学生不一定同步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一定同等提高,但都要提高,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不可否认,考试分数与教育质量存在很高的相关性。考试分数不仅反映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能力。但是,教育的质量如何,不能只关注分数和升学率这两个指标。一个人的德行如何,身体怎样,是否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否具备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往往不是一张试卷可以测

3、量出来的。如果只是用分数来衡量教育的质量,那肯定是片面的质量观而不是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因此,学校教学质量研究和创新的重点是育人。育人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头戏,亦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那么怎样育人?江华县2016年学校管理调研材料首先,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办学目标和理念,逐步实现由“教书”转至“育人”这一“人性化”的过程。一是以道德为主题,建立学生品行养成教育目标和方法体系,努力构建并实施班级“四位一体同步式育人”机制,创立班级教育共同体,形成班级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

4、系列化、同步化和个性化的品行养成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二是实施校本课程,张扬学生的个性。学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开放的心态,全新的视角向内深挖、向外延伸寻找优质资源,从其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除开好学校应设学科课程外,可设置综合艺术课程,搭建一个学生合作、交往、协商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将真实地体会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地培养;还可设置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选择和尝试体验中,兴趣爱好能得到滋养,逐渐发现自己的个性特长,明析自已

5、的发展方向。二、强化教学质量引领,就要树立“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的质量观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主要有课堂改革、课程创新、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以及学校品牌创建等。其要义是素质的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以及教育均衡发展,更有利于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就是我们践行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科学质量观的出发之点。首先,要明确影响学校内涵发展的原因和要素。影响内涵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复杂的。主要有人的内涵和素质、课堂教学、校本研究、课程创新、师生专业发展与成长以及校长文化内涵

6、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里人的内涵和素质。而人的内涵和素质的核心要素是人的态度、精神、思想和理念。改变和提高这些要素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是打造学校品牌的源动力。只有大量的持久勤奋的读书学习,才能使自己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哲学精神,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而只有一个文化人,才能进行人文化、科学化、哲理性的管理和领导。人的管理和领导主要是管理和领导人的精神、思想和行动。只有人文化、科学化、哲理性的管理和领导,才能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内涵发展了,也才能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7、江华县2016年学校管理调研材料其次,要思考提升内涵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途径和措施主要有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机制和制度创新、教学与管理创新等。当前,研究和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是校本研究、教育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究即问题研究,据于此当前我们学校最急待落实的就是要本着“发现问题—生成课题—破解难题”的学校教学研究的思路,建立并完善教学管理问题台帐和问题征集解决机制,积极落实“基于问题台帐的多元合一”的有效校本教研模式,从而抓实抓好校本研究;教育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

8、施的亮点和关键,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和目标体系,有利于促进广大干部师生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学校质量、特色和品牌的建设和提升。因此,作为教育基层一线的学校要进一步研究教育评价的思想、理念和策略,积极构建并实施行之有效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建立多把尺子和度量衡,坚决摈弃只按学生分数评价师生的办法,树立新的质量观和评价观,加强研究学生品行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