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16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2讲实现人生的价值练习(含解析)

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16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2讲实现人生的价值练习(含解析)

ID:43004339

大小:1.01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4

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16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2讲实现人生的价值练习(含解析)_第1页
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16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2讲实现人生的价值练习(含解析)_第2页
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16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2讲实现人生的价值练习(含解析)_第3页
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16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2讲实现人生的价值练习(含解析)_第4页
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16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2讲实现人生的价值练习(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16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2讲实现人生的价值练习(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2讲实现人生的价值1.(2019·福建六校联考)你知道吗,土豆不但可以吃,还可以用来发电。将土豆制成电池,你只需要两块金属,一块作为阳极,如锌;另一块作为阴极,如铜;土豆内部的酸性物质会与锌和铜发生化学反应,当电子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电能就释放了。有科学家一直在推动“土豆电源”的构想,试图为世界各地偏远的小镇和村庄提供照明。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新价值的创造能够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 ②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③价值在根本上体现的是主体的创造性本质 ④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C 解析土豆被用来发电,是因为土豆具有相关的属性,

2、这说明事物价值的转化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②正确;土豆新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人的主动创造性的发挥,这说明价值在根本上体现的是主体的创造性本质,③正确;新价值的创造要依赖事物原有属性,而不是改变事物原有属性,①不选;观念创新不是事物价值转换的根本途径,④错误。故选C项。2.(2019·浙江绍兴诊断)曾当了28年校长的吴定富老人,淡泊名利,坚守“读书是好事”的信念,捐出35年退休收入和24年拾荒收入,资助贫困孩子上学。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②价值观决定生活方式的选择③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④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A 解析

3、价值观是主观的,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错误。故选A项。3.(2019·陕西武功摸底)人类在不同文明阶段对自然有不同的态度及行为,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  )文明类型对自然的态度人类行为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大规模改造自然工业文明征服自然事后进行环境补救措施后工业文明善待自然谋求可持续发展①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选择起决定作用 ③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C 解析价值观是主观的,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且④不是从价值观的角

4、度来谈的,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4.(2019·百校联盟TOP20联考)习近平参观“北京大学与马克思主义主题展览”时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这要求学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时需要(  )①发挥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②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③把握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 ④认识到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 解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这要求学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研

5、究和教学时需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认识到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②④当选;先进的社会意识起促进作用,①错误;③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5.(2019·安徽六校测试)“梦想需要明灯照亮,奋斗需要旗帜引领。”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人民军队,一代代被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真理武装。官兵红心愈坚、赤胆愈壮、热血愈烈,越能推动着人民军队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承认世界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②注重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 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④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 解

6、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①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③错误。故选C项。6.(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获得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与现实获得之间的契合,是改革成果公平共享的具体体现。如何才能有获得感,众说纷纭。有人说要让低收入者尽快脱贫,有人说要丰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有人说要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化……这反映出(  )①获得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 ②不同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B 解析不同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可能是相同的,②错误;④中“没

7、有客观的评价标准”的表述错误。故选B项。7.(2019·湖南茶陵三中月考)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唯物史观看,不忘初心就是要(  )①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不忘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坚持正确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