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八谈”之十一国土篇:方式一转天地宽

“新十八谈”之十一国土篇:方式一转天地宽

ID:43009243

大小:34.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5

“新十八谈”之十一国土篇:方式一转天地宽_第1页
“新十八谈”之十一国土篇:方式一转天地宽_第2页
“新十八谈”之十一国土篇:方式一转天地宽_第3页
“新十八谈”之十一国土篇:方式一转天地宽_第4页
“新十八谈”之十一国土篇:方式一转天地宽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十八谈”之十一国土篇:方式一转天地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十八谈”之国土篇:方式一转天地宽地发千祥□何平土生万物,地发千祥。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对土地都有着近乎图腾的顶礼膜拜,都有着融入血脉的眷恋情结。  一方水土,孕育了无数俯仰天地的风流人物、文明华章;一片沃土,又承载着多少改天换地的拼搏奋斗、光荣梦想;一抔热土,还激励着亿万中原儿女振兴崛起、走向辉煌。  土地之“重”,重中之重。粮食安全,重任在肩,坚守“红线”,服务发展,容不得一丝懈怠,岂敢有任何闪失。  土地之“忧”,忧中有忧。毁耕失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祸国殃民,受不可持续之苦,断子孙万代后路。  土地之“难”,难之又难。人多地少,压力骤升,土地有限,需求

2、无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待求索。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涉及民生。土地哪里来,情牵百姓之根本;粮食怎么保,维系国家之命脉;空间如何用,事关科学之发展。  走好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夯实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基础。珍惜土地,就是珍惜我们的“生命线”。对土地要讲科学利用,永续使用;对耕地要讲千方百计爱护,坚定不移保护。  垒土必惜其贵。把“寸土寸金”铸为理念,保护有责,保障有方,用好有限资源,实现持续发展。  重土必尽其用。把“寸土寸金”化为行动,统筹兼顾,节约集约,提升利用效率,拓宽发展

3、空间。  守土必严其责。把“寸土寸金”定为制度,开源节流,增减挂钩,严格依法办事,落实监管责任。裕土的《方式一转天地宽》一文警示我们:在土地问题上,我们有多少紧迫感?有多少危机感?有多重的使命感?有多强的责任感?它提醒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宝贵的耕地资源丧失掉,决不能以破坏和浪费土地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它还鞭策我们:只有将“寸土寸金”牢牢镌刻为发展的座右铭,中原沃土才会源源不断地生长出财富,生长出和谐,生长出幸福。方式一转天地宽□裕土(一)空间,万物生息的舞台;土地,人类永恒的母亲。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资料,更为

4、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古往今来,我们的祖祖辈辈耕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筚路蓝缕,披星戴月;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捍卫这个锦绣的家园,呕心沥血,慷慨捐躯;多少个文人骚客为这片美丽的桑梓地,挥毫泼墨,激扬文字……  探究朝代更迭治乱兴衰的历史,最深刻的动因往往发端于土地;解读盛世强国繁荣崛起的密码,最强大的支撑始终离不开土地。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土地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们的发展,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空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发人深省

5、。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温家宝总理的谆谆告诫,言犹在耳。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拉开,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河南,迎来了加快科学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审视脚下的中原大地,一个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  耕地保护任务艰巨。河南是第一农业大省,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开发难度很大。  建设用地压力巨大。河南是发展中大省,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高,加快发展任务紧迫,建设用地需求刚性增长。  生态保护亟须空间。不牺牲生态和环境,防风固沙、

6、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环境美化、休闲娱乐等,给后代子孙留下一片青山绿水,同样需要土地和空间。  (四)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对于有一亿人口、人均耕地较少的河南来说,要实现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必须立足于粮食安全,既要有效保护,守好耕地“闸门”和“红线”,又要有序开发,打开科学发展的“富裕之门”。  “土地哪里来?”这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一个避不开、绕不过、等不起、拖不得的重大命题,也对我们的领导方式、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方式转变,河南土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在困难和挑战中奋力前行。  “保红线”效果显著。连续12年实现“占补平衡

7、”,全省耕地稳定在1.2亿亩,基本农田稳定在1.0175亿亩,为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千亿斤、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发展”成绩斐然。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及时落地,全省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0.7%提高到2010年的39.5%。  “促转型”持续深化。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杠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每公顷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5年来提升了近90%,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初步形成。  (六)新一轮发展风起云涌,产业转移加速,用地需求骤增,土地利用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值得警惕:  思想观念有误区。一些地方包括管理部门和用地单位往往

8、实用主义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