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2)

不求甚解 (2)

ID:43010775

大小:29.9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5

不求甚解 (2)_第1页
不求甚解 (2)_第2页
不求甚解 (2)_第3页
不求甚解 (2)_第4页
不求甚解 (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求甚解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求甚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把握文中所阐述的正确的读书主张。2.学习道理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理清文章论证思路。3.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4.读书要必须准确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本意,养成正确的读书态度。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明确其表达的中心观点。教学难点: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辩证的关系,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和议论文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

2、文言文。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本单元是纯粹的议论文,是本套教材唯一的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本单元三篇立论,两篇驳论。《不求甚解》谈的是读书问题,虽是老文章,但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本文所谈的是既古老又新鲜的问题。过去,关于读书方法问题,儒道两家就各说各理,从来就没有统一过。对于学生来说,涉及到怎样读书;对于教师来说,则是怎样开展阅读教学。可以说这是师生是天天要面对的问题。课文选取《谈读书》与《不求甚解》是有现实意义的。作

3、为议论文单元学习,引导学生区分观点与事实、数据等之间的联系并作出判断并不难,难点在于区分观点与道理的联系与区别。《不求甚解》是一篇谈论学习方法的文章,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凸显读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读书的兴趣;再者是让学生会读书。当然,本文也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范例”,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掌握驳论文的写作特点及方法。学情分析:进入初三阶段,学生的心智得到一定的发展,思维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个性的7形成也有一定程度的深入。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具备一定

4、的语文素养。九年级上册教材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是学生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应能在自主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与情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实践延伸。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能力,达到目标。本班同学学生程度中等偏上,就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自主分析课文论证思路,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一)情境导入以几组图片导入,一组是日本五十多名学生在泰国

5、清迈机场候机时读书的镜头,一组是中国人在各种场合拿手机或聊天、或玩游戏等的情景。两相对照,引出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进而引出读书名言:1.真正的书籍应是黑夜和沉默的产物,而不是白昼和闲聊的果实。——马塞尔·普鲁斯特2.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3.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法国哲学家阿兰。读书有千种乐趣,万般读法,今天我们和马南邨先生学习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板书课题:不求甚解)(二)学生介绍作者(PPT以练习形式反馈)1.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原名邓子健,邓云特)

6、,福建闽侯人。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介绍札记(ppt展示)本文选自邓拓《燕山夜话》,属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内容集中一事一议,由于7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所以往往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又由于作者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所以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特别是对青少年很有教益。3.关于背景(ppt展示)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

7、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以“不求甚解”的出处引出其含义)4.“不求甚解”一词的解释(ppt“不求甚解”一词视频解释)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

8、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本环节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展现其学习的自主性。不求甚解的意义出示利于后面内容理解。)二、速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