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心理

小学生厌学心理

ID:43013125

大小:19.3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5

小学生厌学心理_第1页
小学生厌学心理_第2页
小学生厌学心理_第3页
小学生厌学心理_第4页
小学生厌学心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厌学心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厌学心理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的表现,是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成为学习对学习的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它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未来成长危害的问题。俗话说“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理应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一、厌学的定义及表现厌学症是指以学习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即讨厌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表现为畏惧老师,上课易走神、不喜欢讨论学习问题,作业拖拉,敷衍了事,或者不能及时完成,作业错误率上升,怕考试,甚至无故缺考,出现逃学行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有厌烦感等不愉快体验,视学

2、习为沉重的负担,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二、学生厌学心理的四阶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厌学心理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焦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起始阶段,表现其对学习产生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境,但这时对学习还是有信心的,有向上的动力。(二)怀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第二阶段。有的学生经过屡次考试失利,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但这时还未对学习完全丧失自信心。(三)恐惧阶段。是厌学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阶段。由于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产生了障碍。这时,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真正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四)自卑阶段。是厌

3、学心理的产生阶段。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产生自卑的心理,自暴自弃,厌学心理也就潜生暗长起来。三、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那么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有哪些呢?笔者从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四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一)家庭因素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等在孩子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着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独生子女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多,由于物质条件十分丰

4、裕,致使独生子女在家养成所谓的“公主病”。父辈的物质给予,祖辈的精神关爱使小学生在家没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造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的恶性学习心理。家庭关爱严重者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方法,认为家庭完全能够给予子女一个富裕生活,对学习不重视。或者认为当今遍地大学生,以后出钱上大学、凭关系找工作就行,没有一个完整的家教理念。但孩子必竟是孩子,他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扶持,父母的过分溺爱,放任不管,再加上一些错误的观念,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导致厌学。2、家长给予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一位孩子

5、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德,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而大多数家长深深明白未来社会将是激烈的人才竞争社会,没有优秀的分数就没有考好大学的条件,没有考好大学的条件就没有一个高薪稳定的工作,没有高薪稳定的工作就会影响终身,所以十分看重孩子的分数高低,重视学业成绩。但这样的要求往往导致孩子出现焦虑、苦恼、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造成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而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3、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基准,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是家长的

6、最高境界。假如孩子长期处在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和一个冷如冰窖的家庭,使他们整天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使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那么孩子们就会转移到他们认为能平衡心理的地方。(如:游戏、跳舞、上网)那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如何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呢?厌学情绪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二)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而这个主要因素又分为几个次要因素,如:教师因素、作业因素、同学因素。1、教师的“唯分论”尽管素质教育早已提倡多年,但分数的“指挥棒”还是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一味地追求优秀率和升学率,只重视学生成绩好坏,而不注重学

7、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在教育手段上还存在着应试教育中的“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走进“唯分论”误区。而在教师师德方面,还存在着多学生的差异化对待。分高是好学生,对待上好言好语;分低时差学生,对待上过度使用过激话语,苛刻的言行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辅导、诚信鼓励,认为辅导了也没什么作用。久而久之,学生成绩的差异化会越来越大,优生一直是那几个,差生却越来越多。这种没有“爱”的教育怎么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呢?笔者个人还认为,

8、学生对这种教师态度的反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师”(针对授课教师)心理,从而导致对这门课的厌学情绪。2、作业的“题海论”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教育界有识之士一再呼吁减轻学生负担,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