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酒会的“中国式尴尬”

洋酒会的“中国式尴尬”

ID:43020321

大小:498.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洋酒会的“中国式尴尬”_第1页
洋酒会的“中国式尴尬”_第2页
洋酒会的“中国式尴尬”_第3页
资源描述:

《洋酒会的“中国式尴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洋品酒会的“中国式尴尬”文/张俊庆法国嘉诗达酒庄中国市场首席营销顾问作为基础葡萄酒常识与消费引导的重要应用平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品酒会似乎成了身无长物的经销商在市场大海中前行的救命稻草。在女士们喷香水款款而来,男士们在现场相互敬烟的背景下,西方人优雅的品酒会遭遇到了不少的中国式尴尬。如果将国际礼仪、醒酒知识、配餐原则等基本常识作为培养意见领袖或市场教育的准绳,那这一些无疑将对行业的理性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问题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对西方的营销策略常常全盘接受,以至于犯了将“学习借鉴”极端地理解成“生搬硬套”的错误,这一点在品酒会上表现

2、的尤为突出。一、照搬西餐模式,忽略推介重点。众所周知,西餐常遵循“前菜和汤、鱼、水果、肉类、乳酪、甜点”的上菜次序,所以对比较讲究配餐艺术的西方人来说,势必要按照“冰酒、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气泡酒”的顺序进行搭配。体现专业性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模仿,于是内地的经销商也东施效颦般地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餐桌模仿秀”。然而,即便是最初级的营销培训都在告诫我们一定要坚持“聚焦”原则,试想一下,原本就对红酒十分陌生的中国消费者怎能会通过一场酒会在装下如此多常识的同时还能记住四个(甚至更多)冗长拗口的葡萄酒名字?如果连产品的名字都记不住,又何谈品牌推广

3、呢?二、硬搭西餐菜品,违背市场主流。领导中国最大民营企业之一力帆集团的尹明善曾说过“小企业一定要学会扎堆”的道理,其实这并不与后来倡导的“差异化战略”相悖,他所指出的只不过是教小企业选择进入市场的最便捷路径而已。如果要问西餐生意更好还是中餐生意更好?我想,看一看路边的饭店数量即可知道答案。所以,按照尹明善的观点,行业应该更多地关注红酒与中国菜的搭配才对,但是在业内大部分人看来,似乎只有西餐与红酒相搭配才能体现出举办方足够的优雅及专业。于是,牛排、沙拉、长条桌、白桌布、刀叉杯,这些代表西方餐饮文化的元素一个不少地被运用到了推广活动之中,先不

4、说“阻碍与旁人交流”且极不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长条桌,单说那“嚼不烂、略带血色”的牛排,中国人的肠胃系统似乎还不太习惯消化,殊不知,正是这些高雅的西餐元素成了红酒主流化的最大障碍。三、宣教色彩过重,尊重体现不足。既然办酒会,自然少不了可以活跃气氛的主持人,可一些精明人总喜欢拿专家说事儿,于是高薪聘请大学教授来充当品酒会场上的定海神针,也许是职业习惯的缘故,原本属于令人愉悦的社交平台的品酒会在这些教师的个人表演下竟俨然变成了一本正经的大讲堂。笔者曾问过多位参加品酒会的“意见领袖”,对于是否愿意再次或持续参加酒会一事,他们皆语焉不详,之所以如

5、此,是因为酒会的气氛让他们感受到了不自在。主持人大概忘记了在现行体制之下这些领导是需要被“格外尊重”的一类消费群体,而不是可以任由你耳提面命的单纯学子,他们来到这里不是为听课,而是为了愉悦与交流。所以,将原本华丽多彩的“品酒会”硬生生地变成枯燥无味的“培训班”的这种行为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欢迎与同行交流:workstation.zhang@yahoo.com.c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