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静态净化研究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静态净化研究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30206

大小:521.56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7-08-01

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静态净化研究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静态净化研究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静态净化研究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静态净化研究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静态净化研究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静态净化研究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环境科学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静态净化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污水排入的湖泊、水库和河流,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田施用的化肥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雨水冲刷和渗透,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多。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湖泊及水库水体的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在国内外都是一项难以克服的问题,要求在治理的过程中既能达到治理的目的,又不能产生二次污染的现象,因此,在近些年出现了相当较热门的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富营养化水体治理

2、和修复技术主要有三类:一是物理方法,即通过工程措施,进行机械除藻、疏挖底泥、引水稀释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能作为对付突发性水体污染的应急措施;二是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花费大,并易造成二次污染;三是生物—生态方法,也被称为绿色修复技术,即利用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或建立水生植被等进行修复的方法,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相对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植物修复技术,是将适合的植物种植在需要处理的水体当中,利用植物生长对各种元素的需求来达到对水体中各种元素的去除。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成果,将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

3、机理,归纳为两方面∶III植物能够提供碳源促进反硝化作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湿地酶的作用,植物本身的同化作用仅占全部作用的很小一部分,约为2%~5%。国内外许多学者早就认识到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调控作用,并对其生物净化的机理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Jurgen用芦苇处理生活污水,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均达80%~90%。沈耀良等对金鱼藻、苦草和伊乐藻三类沉水植物净化受污水体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三种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可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N、P类植物营养物。也已利用芦苇、香蒲、凤眼莲等植物吸收多余的N、P等元素,消除湖泊的富营养化,恢复水体的各种

4、养分平衡。根据前人的研究每公顷凤眼莲每年可吸收N1989kg,P322kg,K3188kg;香蒲每年每公顷可以吸收N2630kg,P403kg,K4570kg,因此这些植物都可以用来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修复。虽然说植物修复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对水体的二次污染,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果在不了解该植物的生长习性的情况下,盲目的将植物种植在水体当中,也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譬如水葫芦,正是由于水葫芦极好的适应性,若将其大量的种植到水体当中,虽然水体是得到一定的修复,但是与此同时,其也将大面积地敷衍,覆盖水面,改变水质,影响水体其它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需要更积极地探索植

5、物对富营养化水体进化的研究,实现水体营养平衡,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而在研究者的探索下,水芹、水蕹菜和多花黑麦草三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对于植物在不同栽培方式和在处理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研究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选择水芹对富营养化水体静态净化的研究,以此更深入地了解植物修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植物修复技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水体不同的富营养化程度、植物物种的差异、氮的不同存在形态、植物种植方式。III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以水芹为植物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静态处理效果,将植物按不同的种植方法种植在

6、水体中,以期待不同的方法对水体的处理效果是如何的。在本课题中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是否富营养化水体适合植物的生长;2、选择的植物是否对富营养化水体存在进化效果;3、同一种植物在同一水体中种植的方式不同对其处理水体的结果是否有影响;4、同种植物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进化效果存在何种差异,是否富营养化程度越高净化效果越明显。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在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将选择的植物利用浮板种植在需要处理的水体上,培养植物生长。每隔2天取一次水样,测定水体的温度、PH、COD、活性磷酸盐、氨氮和总氮的含量。经常将植物拿至室外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植物体内的酶活性,以获得更好的进化效果。

7、四、参考文献1、吴建强、黄沈发、丁玲.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水资源保护.2007,23(4):18-22.2、张训江、王三反、马俊、刘海刚.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J].大众科技.2010,2(126):76-77.3、于世龙,韩玉林,付佳佳,黄苏珍.富营养化水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811-13813,13818.4、胡萍,周青.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修复[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