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

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

ID:43025905

大小: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_第1页
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_第2页
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_第3页
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_第4页
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时间:2008年11月25日来源:吉首大学学报作者:游俊,吴正彪浏览次数:441摘要: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为的生态行为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有效利用。因此,开展生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也非常必要。为此,本文立足于人类生态行为在田野调查中的实际与运用这一原则拟定了《生态人类学调查大纲》,并在文中对此《大纲》的调查操作要求进行了说明,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生态行为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知识研究

2、”》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04BMZ032)。作者简介:游俊(1958年——),男(土家族),湖南龙山人,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吴正彪(1966年——),男(苗族),贵州省三都县人,吉首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04级硕士研究生,黔南州民族研究所副译审。Ⅰ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它以人类的社会行为及其生态后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去阐明人类的社会活动对所处生态的影响,其中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以便进一步弄清人类社会与所处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从而找出对付生态环境蜕变的措施,在实

3、践中去探求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模式。很明显,生态人类学是人类社会在20世纪末面对生态危机挑战的背景下,将文化人类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而资料搜集方法和资料分析手段都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根据几年来的研究实践结合我们对生态人类学理论架构的理解提出了一个资料搜集的调查大纲,原则性地规定了从事生态人类学调查的对象、范围及其生态意义,准备按照这一大纲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八个点上展开系统的调查,以便验证我们对生态人类学理论架构的理解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事实。为此,我们特通过本文将撰写拟定的调查大纲和相关说明予以公布,以供学术

4、界共同参与到这一领域的调查研究中来,并对我们的调查大纲提出批评建议,使之进一步健全完善,共同为生态人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作出贡献。本大纲的制定立足于以下理论假设:人类社会客观上存在着民族文化的分野,按照不同民族文化建构起来的社区在生态行为上必然具有一定的共性。这种大致趋同的生态行为,肯定会对所处的生态系统构成一种持续性的社会作用力,这样的社会作用力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一些组成部分发生变异,其中就包括对生态系统有利的和不利的作用。如果这样的作用力处于相关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那么相关民族文化在运行过程中导致的生境变异仅仅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自然生

5、态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社会与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人类社会和相关生态系统都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为此,生态人类学调查就是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逐一证实当前哪些民族文化在其正常的运行中能够做到与相关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共生关系,这是我们所探求的理想的人地关系状况,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一旦不论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阻滞,还是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蜕变,都是属于不正常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的田野调查工作就是希望通过对资料的系统搜集和归纳排比,更为深入地查明人地关系失衡的各种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治对策。7各民族文化是

6、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复杂体系,它具有能组织其成员从事有计划的生物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维护的功能。在这种利用与维护的过程中,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必然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后的生态系统会因民族文化而异,并具有了该种民族文化的社会属性.这种经由民族文化引导,通过人为加工的方式,被赋予了社会属性的次生生态环境,就是该民族的生境。民族生境是人为社会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的中介形式,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同的民族生境中获取生命物质和物质能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延续。因此,生态人类学调查的对象正是在各民族的生境中客观存在的生命物质和物质能的转化形式及转化规模.并将这样的调查结果

7、与所处的原生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从中发现其间生命物质和生物能转化的差异.将上述调查结果与纯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便可发现其差异性.而未经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生态系统,则是数据分析的参照系.通过这些参照系,我们便可利用它去揭示民族生境中生物物种构成、各物种的生长规模以及各物种之间的依存制约关系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是否已出现了多大的偏离,由此而高度地关注到民族生境中目前尚客观存在着哪些人力和自然力都难以恢复的自然生态环境创伤,这样的内容亦将成为我们展开生态维护的重点对象。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样是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复杂体系,人类社会的作用力在一定范围内改

8、变了生态系统的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也会作出相应的反馈,而生态系统所受到的创伤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自我恢复,一方面维护了自身的健康、存在,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