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之素材解读与运用

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之素材解读与运用

ID:43030625

大小:36.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5

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之素材解读与运用_第1页
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之素材解读与运用_第2页
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之素材解读与运用_第3页
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之素材解读与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之素材解读与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之题型解读与素材准备“积累”与“感悟”一一作文成功的两大柱石。以此为基础,备考要解决三个问题:㈠树立对题目的认识与信心(认清题型、把握原则);㈡做好自我充分有效的准备(准备五好:好素材.好思想、好语言、好标题、好框架);㈢构建题目与素材之间的纽带。(积累素材、巧妙运用)认清题型、把握原则《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如果哪个高考写作题目不“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不“

2、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不“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那就等于对抗《课程标准》。而现在的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新题型正好是对课标这一要求的落实情况的检验。“任务驱动型”作文概念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提出来的,按照张开先生的阐释,“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作文命题模式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是要“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里需要明确的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命题人看来“任务驱动型”防宿构和套作的功能较强,二是任务驱动型作

3、文必须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时要按照命题要求多维度比较,进行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立意具有多角度,每一个合理角度都切合题意”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只不过是明确考生要完成的任务,我们习惯评价它为“带着镣铐的舞蹈”,“镣铐”就是写作任务,“舞蹈”是指考生的个性作文,我们不要盲目求新,非要给任务驱动型作文归纳一套专属的写作方法,这种做法是禁锢,会舍本逐末。我们应该更关注写作本身。“一点四面”一直是高考的命题导向。“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立足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导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

4、族自豪感之根,“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依法治国”是社会健康运行的保障。2015年开始,家层面明确提出这些导向,会一直延续。二、高考写作的基本原则,四个字:据题发挥。四个字中,据题是写作的前提,发挥是写作的实质。好比跳远,“据题”就是要踏到踏板上,不然就违规。但这只是写作的前提,踏在踏板上不动,也毫无意义;要腾跃起来,要“发挥”,“发挥”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写作题目是面向生活的窗口,是思维腾跃的踏板,它提供写作思维的原点。给材料的题目就是给出或场景、情形、事实、现象类或诗句、格言、成语类等,且材料不唯一,其中包含若干原点

5、,供我们选择。考场作文要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发挥展示思维,向外辐射,即联系社会现实。这就像摄影机镜头画面定格后又逐渐地放大、放远、展开更广阔的背景一样,使得文章的内涵更丰富、更广阔,能使读者由衷感到从材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也是文章从“小”到“大”的深化和升格。一般而言,思维距离原点越近,越容易符合题意,却越不容易呈现新意;思维距离原点越远,越容易呈现新意,但也越不容易符合题意。总之,高考作文就是要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积累素材巧妙运用积累素材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也不是记住某人某事即可,在搜

6、集与整理素材时要把握素材内涵,并能多角度解读材料,构建好素材与写作题目之间的纽带,还要了解素材背后的故事及相关链接,以便活学活用。针对目前的高考作文题型,准备的素材类型更应偏重于热点素材。热点素材,包括最新的人物事件、新闻热点、时事焦点等。整合、加工热点素材,并使之有效成文,既能使文章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也能彰显考生对社会生活、对国内国外新闻极强的敏感性。因而常常受到阅卷老师的好评。但是,由于有的热点过于新闻化,有的热点事件繁杂,头绪众多,因此直接入文,必不适当。怎样运用好热点素材呢?第一招小处入手,把握一点热点素材,有的是社

7、会上发生的大事,它影响很大,涉及面广,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面对这类素材,我们必须从小处入手,寻找与作文主题相关的“点”,切忌面面俱到。第二招概括热点,提炼主题每天,我们身边都会发生许多感人的事迹,它们常常被各类报刊报道,而且围绕这一事件的材料更是多如牛毛,以至于大家都耳熟能详。如果再在作文中对这些事件进行详细叙述,难道不乏味?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热点材料呢?我们可以对事件本身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出与写作话题相关联的主题或结论。如针对被人们广为称赞的沈阳少年马鹏飞的材料,有考生是这样运用的:马鹏飞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在他刚出生8

8、个月时,父母便离异,父亲外出打工,与他从小就相依为命的奶奶又患了糖尿病,双目失明。年幼的马鹏飞不得不在5点钟起床操持家务,然后匆忙去上学,放学后又要照顾奶奶的饮食起居,9年如一日,因此他获得了“沈阳市感动校园十佳好少年”的称号。马鹏飞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他在生活如此艰辛之时,仍然对奶奶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